搜索到180篇“ 全身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章
- 屋尘螨皮下免疫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全身不良反应分析
- 2024年
- 目的观察屋尘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SCIT)的全身不良反应(SRs),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230例接受屋尘螨变应原SCIT的变应性鼻炎(AR)患儿的SRs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230例患儿共接受5422次注射,SRs发生率占总注射次数2.4%,占治疗例数20.0%。SRs以Ⅰ级(51.9%)为主,无致死的SRs发生,症状主要累及呼吸系统111次(84.7%)。外周血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OR(95%CI)=6.02(1.76,20.60),P=0.004]和屋尘螨特异性IgE水平[OR(95%CI)=1.01(1.00,1.01),P=0.016]为发生SRs的危险因素。结论尘螨过敏的AR患儿应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制剂行SCIT过程可能发生SRs,SCIT总体安全性良好。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屋尘螨特异性IgE水平是SCIT过程出现SRs的危险因素。
- 王贤诚王龙飞郑晓顺肖晓雄李立浩莫丽华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尘螨皮下免疫治疗全身不良反应儿童
- 屋尘螨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支气管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患儿全身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 2024年
- 目的:探讨屋尘螨过敏的支气管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患儿接受屋尘螨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杭州市儿童医院诊断为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并进行屋尘螨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患儿共110例。记录皮下免疫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相关病史资料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入组患儿中15例出现全身不良反应。共注射2 250例次,发生全身不良反应43例次(1.91%)。43例次全身不良反应中,Ⅰ级占79.07%(34/43),Ⅱ级占16.28%(7/43)。15例患儿共发生了43例次全身不良反应,其中97.67%发生在注射后30 min内,69.77%发生在剂量递增阶段,95.35%发生在高浓度变应原疫苗,注射阶段全身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合并哮喘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非哮喘组,变应原检测高敏组高于非高敏组,4号瓶注射组高于1~3号瓶注射组,注射时发生局部不良反应组高于未发生局部不良反应组(P均<0.05)。结论:全身不良反应更易发生在合并哮喘组、高敏体质、既往发生过局部不良反应以及4号瓶注射患儿。此外,近期感染、药物中断、注射时间延长、注射前后发生特殊事件(剧烈运动、饥饿等)、新发过敏症状等可能和发生全身不良反应有关。
- 张立魏金凤吴素玲
- 关键词: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全身不良反应
- 变应性鼻炎冲击免疫治疗全身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 2023年
- 目的总结变应性鼻炎患者实施冲击免疫治疗过程中的全身不良反应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在冲击免疫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全身不良反应,总结护理策略。结果31例接受冲击免疫治疗患者共注射442针次,其中6例患者7针次出现全身不良反应(年龄均<18周岁,2例合并哮喘);按人次计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5%,按注射次数计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8%;发生时间均为治疗开始后的第3d和第4d;其中4例出现以局部或全身荨麻疹、风团、潮红等为主要症状,2例以哮喘发作、干咳、咽喉痒、呼吸困难等为主要症状。结论冲击免疫治疗剂量累加阶段存在全身不良反应风险,护理人员应在治疗前全面评估患者相关潜在危险因素,加强治疗中的护理观察,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
- 李芳丽华清泉许昱雷薇薇章薇杨蕊陈瑾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全身不良反应护理
- 系统护理干预改善皮下注射尘螨脱敏治疗(SCIT)出现全身不良反应后患者及家属依从性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分析研究系统护理干预改善皮下注射尘螨脱敏治疗(SCIT)出现全身不良反应后患者及家属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04月-2021年04月收治的88例尘螨脱敏治疗(SCIT)出现全身不良反应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均分为参照组(44例)和研究组(44例)。其中给予传统护理的为参照组,给予系统护理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及家属依从性、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智能和身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尘螨过敏疾病知晓率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SAS(焦虑)、SDS(抑郁)评分均较高,护理后,均显著降低,但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肌肉疼、发热、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在皮下注射尘螨脱敏治疗(SCIT)全身不良反应患者中起到了满意的护理效果,患者依从性明显提高,减少皮下注射尘螨脱敏治疗全身不良反应,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疾病认知度,促进健康指导,改善生活质量。
- 赵丽飒
- 关键词:系统护理依从性
- 变应性鼻炎患儿皮下免疫治疗全身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了解<14岁变应性鼻炎(AR)患儿行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皮下免疫治疗(SCIT)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变态反应疾病专科门诊,进行3年疗程的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SCIT的321例屋尘螨过敏患儿的临床资料。321例患儿年龄5~14岁,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41例;年龄5~9岁者154例,10~14岁者167例。使用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在上臂伸侧肘上12~15 cm处行皮下注射,321例共行13053针次皮下注射,其中男性患儿共注射7305针次,女性患儿共注射5748针次;5~9岁患儿共注射6342针次,10~14岁患儿注射6711针次。记录患儿每次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症状体征及其处理,分析全身不良反应与患儿年龄、性别、疗程及变应原注射剂量的关系。结果(1)321例患儿中,共56例(17.45%)、115针次(0.88%)发生不良反应。其中速发型55针次(47.83%),迟发型60针次(52.17%);全身Ⅰ级不良反应92针次(80.00%),Ⅱ级21针次(18.26%),Ⅲ级2针次(1.74%),无Ⅳ级者。(2)分别以病例数和注射针次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男、女性患儿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2比24例,χ^(2)=0.03,P=0.86;66比49针次,χ^(2)=0.10,P=0.76);5~9岁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10~14岁患儿[22.08%(34/154)比13.17%(22/167),1.14%(72/6342)比0.64%(43/67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1,P=0.04;χ^(2)=9.13,P<0.01);疗程方面,2~3年组(105~156周)不良反应发生率[3.74%(12/321)与0.41%(12/2912)]明显低于<1年组(≤52周)[14.64%(47/321)与0.89%(64/7154)]和1~<2年组(53~104周)[10.90%(35/321)与1.31%(39/29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86,P<0.01;χ^(2)=6.43,P=0.01;χ^(2)=12.14,P<0.01;χ^(2)=13.74,P<0.01)。(3)在100000转导单位(SQ-U)高剂量阶段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100000 SQ-U的低剂量阶段[1.01%(85/8440)比0.65%(30/4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P=0.04)。结论螨虫�
- 潘敏薛建荣胡志邦范正达马敬
- 关键词:过敏反应全身不良反应
-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致全身不良反应的观察及防控管理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通过观察变应原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 SCIT)注射后出现的全身不良反应,分析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以便更安全地实施SCIT。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淄博市中心医院过敏门诊行SCIT后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739例患者的16 337次注射中,共16例患者发生了18次全身不良反应,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2%,以皮肤、结膜和呼吸道症状为主,其中Ⅰ级6次,Ⅱ级8次,Ⅲ级4次。速发型反应16次,迟发型反应2次。发生在初始治疗剂量快速上升阶段和维持治疗阶段共17次。10岁以下儿童易发生全身不良反应,sIgE 4级以上的患者易发生重度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全身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初始治疗剂量快速上升阶段和维持治疗阶段,多为速发型反应,低龄、伴多种过敏性疾病、感染、接触变应原、剧烈运动、情绪应激等都是诱发全身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在每次注射前询问患者的病史以及与危险因素相关的生活史。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前次注射时的反应等及时调整变应原剂量,提高临床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鉴别和处理能力。
- 曹原郅莉莉王倩张剑桥李玉运庞晓明
- 关键词: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过敏反应药物不良反应
- 单纯变应性鼻炎患者接受螨变应原注射液皮下免疫治疗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了解单纯变应性鼻炎(AR)患者接受螨变应原注射液皮下免疫治疗(SCIT)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2015年8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AR诊疗中心完成螨变应原注射液SCIT全疗程的单纯AR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SCIT疗程为156周,分为4个阶段,第1~14周为剂量递增阶段,每周注射1次,用药剂量由第1周5 TU逐渐递增至第14周5000 TU;第16~52、53~104和105~156周为剂量维持阶段,每5周注射1次,剂量均为5000 TU。按注射针次数统计不同性别、年龄患者以及疗程不同阶段、注射不同剂量药物后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分析不良反应的分型(按发生时间≤30或>30 min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分级(1~5级)、临床表现和转归。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302例,男性175例,女性127例;年龄5~60岁,≤14岁者187例,>14岁者115例。302例患者共接受药物皮下注射13687针次,发生全身不良反应者46例120针次,不良反应发生率按例数统计为15.23%,按针次数统计为0.88%。120针次不良反应中,速发型55针次(45.83%),迟发型65针次(54.17%);严重程度为1级者94针次(78.33%,主要表现为鼻痒、眼痒、咳嗽、瘙痒等),2级23针次(19.17%,主要表现为对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有反应哮喘、腹泻等),3级3针次(2.50%,对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无反应哮喘2针次,喉水肿1针次)。男性和女性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4%(76/8091)比0.79%(44/5596),χ^(2)=0.89,P=0.35]。≤14岁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14岁患者[1.14%(97/8536)比0.45%(23/5151),χ^(2)=17.59,P<0.01])。疗程第16~52周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1.86%(40/2153)]高于第1~14周[0.99%(51/5169)]、第53~104周[0.72%(23/3194)]和第105~156周[0.19%(6/3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0,P<0.01;χ^(2)=14.30,P<0.01;χ^(2)=41.69,P<0.01)。注射剂量<5000 TU时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剂量为5000 TU时[1.11%(51/4579)比0.76%(69/9
- 潘敏范正达薛建荣胡志邦马敬
- 关键词:变应原
- 气候因素在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致全身不良反应中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特异性免疫治疗是世界过敏组织认证的唯一有效干预过敏进程的一种治疗方式[1]。其中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2-3],但临床上发生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依然存在[4]。未控制的哮喘、小年龄儿童、维持剂量等均为特异性免疫治疗致全身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更有较多研究提示尘螨生长和繁殖适宜的季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5]。本文回顾分析66例SCIT患儿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期间环境气候、温湿度变化规律,报道如下。
- 黄晓芳张鹰胡芳芳柴鸣雷
- 关键词:儿童温度
- 经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支气管哮喘和/或过敏性鼻炎患儿全身不良反应观察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0
- 2020年
- 目的分析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的全身不良反应(SR)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儿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患儿1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所有患儿SCIT过程中SR和局部不良反应(LR)的发生情况,分为SR组(n=31)及对照组(未发生SR及LR的患儿,n=142),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发生SR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对198例患儿的8157次SCIT注射中,共有25(12.6%)例患儿发生31例次(0.38%)SR,其中Ⅰ级SR 18例次(58%),Ⅱ级SR 10例次(32%),Ⅲ级SR 3例次(10%),无Ⅳ级SR。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时合并食物及吸入过敏原的多重过敏、尘螨sIgE 6级、总IgE 6级、既往LR发生史是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SCIT治疗哮喘和/或过敏性鼻炎的SR发生率低,安全性良好。对同时合并食物及吸入过敏原的多重过敏、高敏状态(尘螨sIgE 6级、总IgE 6级)、既往局部不良反应发生史者需警惕SR发生。[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0,22(11):1204-1208]
- 廖旺陈亮白珺
-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全身不良反应
- 36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屋尘螨皮下免疫治疗全身不良反应的观察分析被引量:19
- 2020年
- 目的观察常年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采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制剂行皮下免疫治疗(SCIT)时发生全身不良反应(SRs)的频率及严重程度,分析探讨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采集2014年5月至2017年7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AR专病门诊进行SCIT的362例尘螨过敏患者资料,男性209例,女性153例,年龄5~55岁。对出现SRs的记录按评定标准分为速发性和迟发性,根据分级标准将SRs分为4级(Ⅰ~Ⅳ级)。分析发生SRs的例数/次数、患者症状体征、发生时间及治疗处理等,并探讨SRs与患者年龄、性别、变应原注射剂量以及合并变应性疾病种类等的关系。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362例AR患者中57例(15.75%)出现SRs。所有患者共接受12308针次皮下注射,111次(0.90%)发生SRs,其中速发性31次(27.93%),迟发性80次(72.07%);Ⅰ级83次(74.78%),Ⅱ级25次(22.52%),Ⅲ级3次(2.70%),无Ⅳ级反应。分别以病例数和注射针次统计,>14岁患者SRs发生率均明显高于≤14岁患者(35.14%比13.54%,2.34%比0.76%,χ^2值分别为11.679、28.162,P值均<0.05),而在男女性别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8.66%比11.76%,5.98%比5.62%,χ^2值分别为3.166、0.095,P值均>0.05)。SRs发生于起始治疗时15次(13.51%),发生于维持治疗时96次(86.49%);在大多数剂量阶段均可发生SRs,常见于40000 SQ-U以上的高剂量阶段(85.59%,95/111)。合并多种变应性疾病患者的SRs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AR及仅合并哮喘或特应性皮炎的患者(30.67%比11.85%,χ^2=15.875,P<0.001),且单纯AR患者的SRs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合并其他变应性疾病的患者(5.26%比20.56%,χ^2=13.783,P<0.001)。结论尘螨过敏的常年性AR患者应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制剂行SCIT过程中,按注射针次统计SRs的发生率不到1%,严重程度多为轻微,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迟发性SRs较多见。SRs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注射高剂量变应原以及AR合并其他变应�
- 薛建荣马敬邱昌余胡志邦蒋星潘敏陆美萍程雷
- 关键词:皮下免疫治疗全身不良反应
相关作者
- 薛建荣

- 作品数:18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患者 皮下免疫治疗 全身不良反应 变应原
- 马敬

- 作品数:22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皮下免疫治疗 变应性鼻炎患者 全身不良反应 变应性鼻炎 鼻内镜
- 潘敏

- 作品数:7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皮下免疫治疗 变应性鼻炎患者 全身不良反应 屋尘螨 舒芬太尼
- 胡志邦

- 作品数:15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全身不良反应 皮下免疫治疗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患者 屋尘螨
- 张罗

- 作品数:767被引量:5,871H指数:3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 鼻息肉 鼻窦炎 常年性 过敏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