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1篇“ 全球变冷“的相关文章
小冰河期、全球变冷引发世界危机 17世纪气候变化,改变东西方命运的“分水岭”?
2021年
17世纪中叶,气候变化引发的全球危机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车祸一样"干掉"了太多王朝与政权,危机引发的动荡、战争如病毒一样侵袭着欧洲大陆诸国。恩格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过一番精彩预言:"许多王冠会被打落到地上而无人捡拾。"一战让世界上从此少了4个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还有沙皇俄国。战争与革命大概率会带来政权更迭、王朝陨落,一战其实并非孤例。
王兢李唐(图)
关键词:政权更迭德意志帝国气候变化奥匈帝国
全球变暖与全球变冷:气候科学的政治建构——以20世纪冰期预测为例被引量:3
2017年
本文以20世纪冰期预测为个案,探讨了气候变化研究早期,气候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对学术期刊和媒体报道两方面的分析表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多种理论都支持未来气候变冷的推测。"全球变冷"和"全球变暖"都是对未来气候趋势缺乏证据的猜测,"科学事实"的建构易于受到政治议程的左右:"粮食危机"对冰期预测的提出及所遭遇的迅速抛弃产生了重要影响。而气候学家之所以在70年代宣传全球变冷,与他们吸引公众关注从而获得科研资助的诉求有关。本文认为,并不存在一个完全脱离政治的气候科学,早在70年代,政治议程就对气候"科学事实"的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孙萌萌江晓原
关键词:全球变暖全球变冷气候政治
全球变冷的气候变化故事
2015年
对大多数科学家而言,全球气候正在发生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绝大多数公众,尤其是青年人,可能并不知道,让科学界真正关注全球变暖问题的起因却是40年前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的一篇以《正在变冷的世界》(TheCoolingWorld)为题的科学采访报道(图1)。虽然发表在1975年4月28日的这篇报道仅有短短的9段,也不是封面故事,但它却使其作者,时任《新闻周刊》科学编辑的PeterGwynne(图2)一夜成名。
叶谦
关键词:全球变暖问题全球温度中世纪暖期天气气候事件小冰期
始新世全球变冷过程中的温室气候模拟研究
20世纪以来,全球温度一直在升高,这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认识气候变暖对人类的影响,地球科学领域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地质历史时期的温室气候进行深入而广泛地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距离现今最近的温...
蔡惠慧
关键词:亚洲季风全球变冷数值模拟
全球变冷
2013年
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气候“变冷说”一度成为主流。1971年丹斯加德等人发表的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谱分析成果表明,地球气候有10万年轨道周期变化,其中9万年为冷期,1万年为暖期。按此规律,目前气候的暖期已接近尾声。
李晨
关键词:全球变冷地球气候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谱分析暖期
从“全球变暖”到“全球变冷”:谁在忽悠地球
2013年
从预测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无冰覆盖”到实际上“北极冰盖面积大幅增加”,人们被警告做好应对“全球变冷”准备,这一颇具戏剧性的反差,着实让人心中产生大大的疑问:“地球到底是在变暖还是在变冷?”
张保淑
关键词:全球变冷全球变暖地球全球气候变暖冰盖
全球变冷也能导致海洋生态危机
2013年
一个由来自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德国科隆大学、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等单位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对取自北大西洋海底的钻核沉积物进行了地球化学和古微生物学研究后指出,1.16亿年前地球上曾出现一股寒潮。
杨林林(译)
关键词:生态危机全球变冷地球化学亥姆霍兹
新生代全球变冷背景下北部青藏高原变冷和干旱化事件:西宁盆地早第三纪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和孢粉的记录被引量:14
2011年
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的西宁盆地沉积了年代序列跨度非常长的连续的新生代地层.这些地层序列记录了有关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其相关气候变化的丰富信息.本研究获得了西宁盆地谢家剖面较高分辨率的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孢粉记录.整合正构烷烃和古孢粉记录揭示:在50.2~28.2Ma之间,西宁盆地经历了长期的降温过程,明显的生态事件发生在37.5~32.7Ma之间.自此盆地中的植被呈现显著的垂直地带性变化:较低海拔处生长旱生灌草类植物,中海拔地带生长亚热带阔叶树,高海拔带生长针叶林.这些植被和气候的变化有可能是对始新世早期气候最适宜期之后长期的全球降温事件和早新生代北部青藏高原周围山地隆升事件的共同响应.
龙利群方小敏苗运法白艳王永莉
关键词:正构烷烃西宁盆地青藏高原隆升干旱化
海洋生物气溶胶增加可能导致晚新生代全球变冷的模型计算被引量:2
2009年
整合海洋碳、锶、锇同位素记录的地球化学元素循环模型表明,晚新生代大陆化学风化通量随着全球物理侵蚀的增强而升高,促使更多的营养元素磷输入到海洋中,引起海洋生物生产力的爆发,而浮游生物产生大量的二甲基硫最终导致海洋上空的大气气溶胶浓度急剧上升。气溶胶浓度增加一方面会增加云的覆盖率和反射率,据初步估计,该效应导致距今7Ma内地表接收的太阳能减少了16.5Wm-2,相当于全球平衡温度降低13℃;另一方面会抑止云层的降水效能,有利于水汽向高纬地区传输并形成降雪,最终促进两极冰盖生长,从而驱动新生代晚期全球性的气候变冷
李高军陈骏季峻峰盛雪芬李涛
关键词:地球化学模型风化生物生产力气溶胶
晚新生代亚洲干旱气候发展与全球变冷联系的风尘沉积证据被引量:36
2008年
在干旱气候背景下常常有风尘物质的释放和传输,风尘沉积被认为是干旱环境变化良好的地质记录。在亚洲中部和中国北方,大面积的干旱区被沙漠戈壁覆盖,这些地区是粉尘物质的重要源地,释放的风尘物质影响局地和区域环境,并通过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影响更大空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因此,亚洲中部干旱气候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发展趋势一直受到重视。长期以来,关于晚新生代亚洲中部干旱气候发展的驱动机制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是青藏高原的隆升控制着亚洲中部的干旱化过程,随着高原的阶段性隆升亚洲干旱气候逐步增强;二是晚新生代全球变冷直接驱动着亚洲变干,全球变冷是主导因素。中国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堆积的黄土-红粘土序列是指示亚洲干旱化过程良好的地质记录,通过对新获得的风尘堆积记录的分析,发现在晚新生代中国风尘堆积的时空演化与全球变冷有较好的对应,全球变冷可以促使亚洲中部干旱气候发展并加强粉尘活动,而青藏高原隆升的幅度和时间还不清楚,进而认为是全球变冷而不是青藏高原隆升直接驱动亚洲内陆的阶段性变干。基于这些结果,我们认为以前关于青藏高原隆升影响全球气候的结论可能高估了青藏高原在地球环境演化中的作用,关于高原隆升直接驱动亚洲干旱化的结论还需要检验。
鹿化煜王先彦李郎平
关键词:干旱化晚新生代全球变冷风尘堆积

相关作者

方小敏
作品数:296被引量:3,203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晚新生代 临夏盆地 柴达木盆地 磁性地层
苗运法
作品数:54被引量:17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孢粉记录 孢粉 晚新生代 青藏高原 西宁盆地
鹿化煜
作品数:230被引量:3,277H指数:37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黄土 古气候 黄土堆积 气候变化 古土壤
徐红艳
作品数:14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古地震 湖相沉积 沉积物 孢粉 末次冰消期
宋春晖
作品数:114被引量:1,100H指数:21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研究主题:晚新生代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东北部 构造隆升 新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