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篇“ 兖州煤田“的相关文章
- 济宁-兖州煤田采煤沉陷区建(构)筑物损毁特征分析及防治建议被引量:4
- 2021年
- 济宁兖州煤田煤炭资源开采历史较久,采煤造成的地表弯曲和沉降变形导致诸多房屋破坏、道路损毁。本文通过详细分析采煤沉陷区不同结构形式的建(构)筑物损毁特征机理及与煤炭资源开采方式、煤层埋深、开采厚度、建(构)筑物结构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相关规律,提出了采煤沉陷区建(构)筑物损毁防治的方法与建议。
- 张岩张青卉胡波刘昆黎逢良张倩张阳张帆
- 关键词:采煤沉陷区
- 兖州煤田采矿影响下水环境演变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以兖州煤田1990~2018年4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方法(MNDWI)对兖州煤田水体信息进行提取,对兖州煤田水体演变进行时空分析。基于景观生态学方法选取斑块数量、景观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分维数、平均斑块面积等指标,从破碎化情况、形状变化及人为干扰情况等方面对兖州煤田水体演变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煤活动导致塌陷水体面积不断增加,从1990年的214.38hm^2增加到2018年的2717.73hm^2,增长了近10倍;水体形状日趋不规则,受人为活动特别是采矿活动的干扰加强;水体斑块破碎度降低,连续型增强;水体斑块形状越来越复杂,受采矿活动影响程度增大。
- 董军王慧秦胜符福存孙宁湖孟庆俊冯启言
- 关键词:水体提取MNDWI兖州煤田
- 采煤驱动下兖州煤田土地生态质量演变及预测
- 随着我国近20年高强度的煤炭资源开发,矿区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论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矿区生态演变理论的基础上,以兖州煤田为例,深入研究矿区土地生态系统中水环境、土地利用/覆被、景观格局的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论文取得以下...
- 王慧
- 关键词:煤炭开采水环境土地利用变化
- 文献传递
- 兖州煤田太原组成煤沉积环境分析
- 2019年
- 应用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古生物学等理论,对兖州煤田进行研究与分析;兖州煤田发育的沉积体系主要为潮坪沉积体系、障壁—泻湖沉积体系以及太原组上段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区内煤层发育受华北板块构造运动影响,横向上与邻区呈渐变关系,纵向上随着海平面升降变化,煤层发育分叉与缺失;总结出兖州煤田的成煤模式及该区含煤盆地聚煤规律。
- 王向军吴琼钟振涛李硕邓冰红
- 关键词:兖州煤田太原组沉积环境成煤模式
- 兖州煤田太原组成煤沉积环境分析
- 论文对兖州煤田展开研究与分析,应用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古生物学等理论,运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得出:(1)兖州煤田晚古生代太原组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即该区发育的沉积体系主要为潮坪沉积体系...
- 王向军
- 关键词:太原组沉积环境成煤模式
- 兖州煤田煤矸石中敏感性元素动态淋滤特征及环境效应评价被引量:7
- 2019年
- 煤矸石是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大宗固体废弃物,其长期露天堆放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为探究煤矸石在自然条件下降水淋滤过程中敏感性元素的淋出特征,选取山东省主要煤炭生产基地——兖州煤田某典型煤矿的煤矸石作为研究对象,模拟自然降雨条件下动态淋滤试验对煤矸石中的9种敏感性元素淋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淋出液的pH值均偏碱性,介于9.3~9.8,且随着淋滤次数的增加逐渐增高并趋于稳定。F,As元素具有较强的淋出活性,其淋出率分别为2.60%,1.06%,且全部时间段的淋出液浓度均超出了地下水质量标准Ⅳ类水限值。Cd,Cr,Cu,Hg,Ni,Pb,Zn元素的淋出率均低于0.05%,反映了相对较弱的淋出活性,其各时间段的淋出液浓度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水的要求。9种敏感性指标均呈现有间歇性快速释放规律,且随淋滤时间的延长,各元素在淋滤后期逐步稳定慢速释放。大量露天堆放以及直接充填于采煤塌陷区内的煤矸石对周边水环境的长期污染效应不容忽视。
- 安茂国
- 关键词:煤矸石环境效应兖州煤田
- 平原地区高潜水位采煤塌陷综合治理研究——以兖州煤田为例被引量:6
- 2019年
- 煤炭资源的开采引发了采煤塌陷、农田损毁、生态破坏、农民失地等后果,给矿区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问题。该文以兖州煤田为例,对平原地区高潜水位条件下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现状进行调查,充分掌握了塌陷区土地利用现状、塌陷区稳沉状况及破坏现状。分析了兖州煤田采煤塌陷区的土地损毁特点,研究了塌陷区综合治理的手段和方法,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潜水位地区采煤塌陷综合治理的途径,为采煤塌陷区的规划治理提供了参考。
- 姬宗皓高彦生甄洪帅赵永海宋炳忠
- 关键词: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兖州煤田
- 兖州煤田地表温度空间分异特征被引量:1
- 2018年
- 以东部高潜水位区域——兖州煤田为研究区,以Landsat TM数据为数据源,利用单窗算法反演兖州煤田地表温度,分别从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距沉陷积水区边缘距离、地表下沉值等4个方面分析研究区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地表温度差异较大,其中建设用地平均温度最高,水体平均温度最低;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在沉陷积水区以外,地表温度随距积水区边缘距离的增加先降低,而后趋于稳定,两者呈指数相关;地表温度自积水区边缘向外随地表下沉值的减小而逐渐降低。
- 李晶苗辉杨震韩颖
- 关键词:地表温度单窗算法兖州煤田空间分异
- 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的兖州煤田煤炭开采影响边界遥感提取被引量:10
- 2018年
- 为识别植被覆盖区煤炭开采的生态影响边界,该文以兖州煤田为研究区域,应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ought index)反演沉陷积水区外围的土壤湿度空间分布特征,利用MATLAB拟合TVDI变化趋势并依据其趋于稳定的渐近线,反解煤炭开采活动对矿区生态的影响边界,将其与采用MSCS(mining subsidence prediction system,MSCS)软件预计获得的下沉10 mm沉陷边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距离的TVDI中位数随距积水区边缘距离的变化表现为先增加后趋于平稳、呈指数变化特征;基于TVDI分析得到的煤炭开采的非积水影响范围,仅相当于沉陷积水面积的2.07倍,预计沉陷非积水面积与预计沉陷积水面积之比为4.63倍。通过模型拟合遥感指数随距离的变化特征,能够获得煤炭开采的影响边界;兖州煤田基于TVDI获取的煤炭开采影响面积,相对小于预计的开采沉陷面积。该研究可为确定煤炭开采对生态影响的边界提供参考。
- 李晶韩颖杨震苗辉殷守强
- 关键词:遥感煤炭开采土壤湿度
- 基于Landsat TM/OLI影像的兖州煤田水域面积动态监测被引量:20
- 2017年
- 为揭示东部高潜水位矿区地表水体的时空演变规律,该文以兖州煤田为研究区,在比较改进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法、单波段阈值法、谱间关系法、K-T变换4种水体提取方法的精度及优缺点基础上,采用基于阈值分割的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法提取了研究区1990-2014年的水体信息并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1990-2009年,兖州煤田地表水域面积增加了1 696.14 hm^2,且2001-2005年水域面积扩张速度较快,年均增长率达14.0%,2009-2014年水域面积减少,年均下降率为3%;煤炭开采是研究区内水域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该文实现了煤矿区地表水体变化的动态监测,并分析了其变化原因,有助于客观与定量地评估煤炭开采的生态累积效应。
- 李晶申莹莹焦利鹏杨震吴跃
- 关键词:兖州煤田采煤沉陷
相关作者
- 李增学

- 作品数:218被引量:1,376H指数:23
-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煤 煤系 含煤地层 琼东南盆地 层序地层
- 刘海燕

- 作品数:267被引量:1,348H指数:20
-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大学生 煤系 测井数据 琼东南盆地 煤
- 李晶

- 作品数:394被引量:2,560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陕北黄土高原 生态系统服务 基于GIS 土地复垦
- 刘玉荣

- 作品数:10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煤田 兖州煤田 火成岩体 遥感图像 分形几何学
- 代世锋

- 作品数:9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煤 乌达矿区 兖州煤田 可选性 煤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