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68篇“ 元初“的相关文章
- 论元初北方士人的“辽朝观”
- 2024年
- 元初一些北方士人承认辽朝的历史地位,或将辽朝视为唐朝继承者之一,或将其视为中国王朝谱系内重要一环,还有士人认为辽朝主导了当时的“夷夏”秩序,辽朝独特的政治风貌也得到部分士人的重视。元初北方士人对辽朝的文化、风俗评价不一,一方认为辽朝崇儒重文、风气醇厚,一方则认为儒学与科举在辽朝停滞困弊、无有进展。不过士人普遍认可辽朝的武力功业,军事强盛已成为辽朝的基本标签。元初北方士人呈现出的“辽朝观”表明其并无狭隘的汉人王朝史观,士人对辽朝的个别论断虽有偏颇之嫌,但这与元初之人已不熟识辽朝事迹相关,由此亦可理解元修《辽史》之难。
- 张宝珅
- 关键词:元初北方士人
- 晚唐至元初绘画作品中“单肩包”的样式、功能及其发展的社会因素
- 2024年
- 在中国服饰史上,与腰间悬挂系结的荷包、荷囊等小型包具相比,可供肩挎的、现代意义上的包则出现得较晚,元代之前几乎没有实物发现。文章基于晚唐至元初的绘画作品,从使用者身份的角度,探讨了这一时期的“单肩包”,具体又包括“单肩挎包”及“斜挎包”的样式及功能。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析了促使其发展的社会因素,认为其发展与传教之需求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丝路之宗教文化、胡汉文化交流的产物;除此,亦受到蒙元游牧民族服饰文化的影响。
- 邓莉丽
- 关键词:使用者社会因素
- 元初江南士人的北游与接纳元朝政权的心路——以汪梦斗《北游集》为中心
- 2024年
- 汪梦斗是元初北游南士之一,据《北游集》考察其北上路线,发现他经行故宋和金、辽国土时心态情感也随之变化。北游经历使他与北地建立了现实联系,又强化了其江南儒士的自我意识。是否出仕新朝,汪梦斗内心矛盾,主要缘于其学术在大都未获响应,又背负着能否坚守节义的精神压力;但主张和平顺应的历史观、中国九州地理观、大一统的政治伦理观导向他接纳新朝。汪梦斗最终以在家乡讲学弘道为职志,这是他出任元朝儒学教授的价值支撑。摆脱遗民视角遮蔽以观察南士北游现象,发现他们有功于推扩江南儒学在元朝的影响,有利于元朝以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和维系、文化融合与民族认同。
- 熊海英李立人
- 关键词:元初
- 元初女真文人的南方任职与民族文学交融——以夹谷之奇、奥屯周卿为中心
- 2024年
- 元初奥屯周卿、夹谷之奇等到南方任职的女真文人,对战乱后南方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恢复做出了贡献。他们携带着北方文化底蕴与民族性格的南方书写,与南方名士方回、戴表元、黎廷瑞、汪梦斗、赵孟頫等人的酬答题赠,带来了南北文学风格的新变;他们对北方文献的南传和南北文学理论的融会也带来新的促动。他们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消弭了南北方的民族隔阂和文化隔阂,有效地促进了南北文学、民族文学的交融,为下一时段的进一步融合奠定了基础。
- 张勇耀
- 关键词:元初民族融合
- 论元初北人的战争诗
- 2024年
- 元初北方地区战争频繁,战争题材成为诗坛创作的主流,形成独具特色的元初北方战争诗。在诗人结构上表现出多民族及身份多样化的特点:既有蒙古、契丹、鲜卑、汉人等;又有将军、谋士、文臣、文士。诗歌内容上:以诗纪战,真实地记录战争,包括行军备战、战时记录、战后分析。以诗评战,既肯定战争,认为战争是结束战争的方法,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又反对战争,展示战争对社会、民生、文化的伤害,明确表示对战争的厌倦。元初北人战争诗,不仅拓展了诗歌内容、记录众多历史事件有补史之功,而且在写作手法上表现出叙事性与纪实性相结合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 辛昕
- 关键词:多民族战争诗
- 《暾欲谷碑》所见开元初突厥政局
- 2024年
- 开元四年(716)突厥汗国的政局动荡,是观察7~8世纪欧亚政治秩序演进的重要节点。牵涉其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暾欲谷在政变前后的相关事迹,在汉文史料中仅有寥寥几句,但其纪功碑却蕴含了丰富信息,故《暾欲谷碑》成为理解这段历史的关键文本。若将突厥碑文放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解读,则《暾欲谷碑》的刻立时间,碑文何以聚焦于骨咄禄一朝史实,以及开篇第一行何以用大号字刻写等问题,都可以得到圆满解决。同一政治语境,也能够解释参与政变的另一核心人物阙特勤的纪功碑叙事何以止于开元四年的异常现象。
- 陈浩
- 关键词:突厥
- 元初浙西宣慰司置废与江南地区行省体制的确立
- 2024年
- 元朝灭宋之初,在杭州设浙西宣慰司管理南宋核心地带的军政事务,隶属江淮行省。由于江南统治局势动荡,江淮省治在扬州、杭州间迁移,浙西宣慰司职权不断变迁。总体来看,其军事职能持续弱化,主要负责管理当地的赋税、文教等民政事务。至元后期,元廷加强对江南的控制,行省侵夺宣慰司权力,导致省、司职权重叠,矛盾冲突不断爆发,最终促使元廷裁撤浙西宣慰司以强化行省体制。浙西宣慰司的置废折射出元初江南统治政策的曲折反复,也反映出行省体制在江南地区确立的相关历史细节。
- 陈彩云吴晨露
- 元初官窑设置目的及地理位置选择考辨被引量:1
- 2024年
- 本文先是对元大都遗址和景德镇元代窑址两地考古发掘出土瓷器进行分析,以此揭示出元初官窑烧造活动并没有真正付诸实践,然后从文献角度对元初官窑设置目的及其未曾烧造官用瓷器背后原因予以初步探讨。最后,在前文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结合文献资料,对元初官窑地理位置选择背后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 余金保
- 中华民族历史观的边疆进路——以元初赛典赤治理云南为中心
- 2024年
- 中华民族历史观在“民族构成”与“国家疆域”两个维度受到解构冲击,导致其理论创新滞后于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实践的需要。围绕该现状,以13世纪政治家赛典赤将行省制度运用于云南,将云南首次成功转型为历史中国的边疆“省域”为例,论证边疆视角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层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由此回应“不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夯实“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形成中华民族历史观的边疆进路。中华民族历史观的边疆进路是指站位于我国边疆空间,深入挖掘各民族在该地区的“三交”史实,从历史—空间视角阐释中华民族与国家疆域是中国各民族通过互动与并存所形成的。以“大历史观”和中原地区为主流的视角不能全面地分析、弘扬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要以回应并解决民族工作实践问题为出发点,积极推动中华民族历史观研究进路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相适应,彰显去西方中心化的中华民族理论体系构建。
- 夏斌斌
- 关键词:赛典赤·赡思丁边疆治理
- 任仁发《秋水凫鹥图》与元初绘画的发展
- 2024年
-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秋水凫鹥图》为元初松江画家任仁发的花鸟画名作,在过去的研究中,虽有不少学者引述此作,但并未开展深入的研究。事实上,将《秋水凫鹥图》置于南宋至元的花鸟画发展脉络中,能够展现出其相当重要的画史意义。这一作品的主题、技法及风格等,均展现出元初画家任仁发对南宋院体画风的继承,此观点显然打破了元初绘画处于单一的、复古潮流笼罩之下的习见。
- 徐凯凯
相关作者
- 戴元初

- 作品数:71被引量:198H指数:7
- 供职机构:环球舆情调查中心
- 研究主题:城市品牌 传媒产业 关键词 中国传媒产业 阵痛
- 甘元初

- 作品数:42被引量:145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
- 研究主题:混凝土 受剪性能 锚贴钢板 预应力管桩 钢筋混凝土梁
- 尹元初

- 作品数:15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岩质 焊缝 角钢 陡坡 桁架设计
- 肖元初

- 作品数:13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荆州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体会 胆结石 临床病例报告 外科手术 腹腔镜
- 申元初

- 作品数:11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贵州警官职业学院
- 研究主题:小说创作 体裁 文学创作 盛景 《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