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3篇“ 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文章
列宁《帝国主义论》:俄国十月革命的政治宣言与理论支撑
2024年
无产阶级革命或说社会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而无产阶级发动社会主义革命,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只有当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了生产力的桎梏的时候,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革命的时代才来到了。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就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历史考察与分析,对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特别是现有发展阶段,做了一个在列宁看来是科学的判断,也即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到了它的最高发展阶段——帝国主义阶段。从列宁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考察来看,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一个腐朽的、垂死的阶段,是一个朝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因此,当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时候,意味着无产阶级革命或说社会主义革命时刻的到来,也意味着无产阶级发动社会主义革命不仅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还具有现实的合理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不仅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政治宣言,还是俄国工人阶级发动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支撑,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理论基石。
戴圣鹏
关键词:帝国主义论十月革命政治宣言
俄国十月革命前列宁对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批判与启示
2024年
俄国十月革命前,针对俄国无产阶级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列宁撰写了《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及其在司徒卢威先生书中受到的批评》《怎么办?》《进一步,退两步》《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等著作,批判了民粹主义、“合法马克思主义”、经济派、孟什维克派等错误思潮。列宁不仅揭示了民粹主义、“合法马克思主义”、经济派、孟什维克派等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危害,也有效捍卫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阐述了唯物主义的党性原则、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和建设要求,同时指明了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特点、动力、道路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
蒯正明
关键词:列宁非马克思主义思潮
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历史深度教学实践--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课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深度教学以知识和学科概念的重建为基础,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开展高中深度教学要坚持问题导向,既要注重聚焦思维,将学生的思维引向问题深处,又要善于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燕鹏
关键词:高中历史深度教学
五四时期陈独秀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认知过程
2019年
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对十月革命的认知是其转变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重要因素之一。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时期的陈独秀曾高度赞扬二月革命,在巴黎和会及一战后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浪潮的影响下,思想上转向社会主义的陈独秀开始认识到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及苏俄“劳农政府”的真实面貌,并用剩余价值理论分析工人阶级的状况。在维经斯基的帮助下,彻底转变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陈独秀进一步认识到“阶级战争”在社会改造中的关键作用,开始积极宣传十月革命的中国意义和世界意义。
信元
关键词:五四运动十月革命
让“人”回归历史课堂——以人教版必修一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例
2019年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活动的历史。因此,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学内容中的主角,是中学课堂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关注历史人物在教学中的地位,但大多侧重于"怎么教历史人物",对于"怎么用历史人物教"仍然缺少较为深入的探讨。
王少仪王继平
关键词:中学课堂历史课堂教育工作者俄国十月革命历史教学内容
当代俄罗斯国家视野中的俄国十月革命——俄罗斯“纪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展览活动述要
2019年
为纪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俄罗斯国立政治史档案馆和俄罗斯国立现代史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十月革命展,其中提出引起1917年二月革命的原因是20世纪初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引起的矛盾集聚,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这一矛盾,最终导致罗曼诺夫王朝的覆灭。右翼政党和温和派政党在二月革命后的衰弱为布尔什维克的崛起提供了机会,明确的革命口号和对彼得格勒武装力量的成功掌控最终使十月革命成功实现。
赵世锋
关键词:十月革命二月革命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与俄国十月革命被引量:1
2018年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特别是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深刻探索,主张俄国以保留农村公社为基础,在已经取得革命胜利的西欧无产阶级的援助下,借助资本主义的一切积极因素向社会主义跨越。部分学者将十月革命视为对该理论的实践证明,拘泥于经典作家在个别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论述,这实际上是对马克思的误解。应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出发,结合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实际,厘清"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提出过程及逻辑内涵。首先,该理论建立在"共同胜利"理论基础之上,马克思认为俄国革命胜利的首创因素来自于西欧无产阶级,而非公社本身;再者,该理论产生的主要动力是马克思对俄国革命的热切期盼,期望俄国革命能够成为西欧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导火索,继而引发世界革命浪潮。但十月革命爆发前夕,世界局势及俄国革命形势相较于马克思晚年发生巨大变化,具有原始公有制色彩的农村公社完全解体,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十月革命的胜利主要依靠本国工人阶级的力量而非西欧无产阶级的援助。因此,十月革命并不是"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实践证明,而是马克思主义方法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结果。要将马克思主义视为科学的方法,在新的社会实践中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创新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侯鑫鑫
关键词:无产阶级革命俄国农村公社十月革命
科学选择节点 理性解释历史——以“俄国十月革命”为例
2018年
历史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1]。时序观是时空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序观就是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时间联系中进行认识,以观察该事物在历史演进中的特征,并认识该事物在历史长河中的意义。时序突出了历史事物发展的顺序性,它是用来归纳历史逻辑和解释历史现象的重要手段。
吴永健
关键词:历史现象俄国十月革命
考点突破:俄国十月革命
2017年
十月革命:十月革命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1917年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
马桂星
关键词: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党
青年毛泽东与俄国十月革命
2017年
尽管目前十月革命在俄罗斯及东欧各国的评价不尽相同,但是在中国,十月革命的地位无法取代,被称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给中国革命指引了方向。中国的有识之士一直在努力寻求着救国救民的真理,开始逐渐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先进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之一,毛泽东对十月革命的认识大致经历了初次接触、内心认同、以俄为师、自觉实践几个阶段,毛泽东等一批有识之士的思想改变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深远。
时妍
关键词:毛泽东十月革命

相关作者

高放
作品数:430被引量:1,118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主题: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共产党宣言》 资本主义
余金成
作品数:154被引量:317H指数:9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社会主义研究所
研究主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余伟民
作品数:66被引量:204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
研究主题:冷战 十月革命 苏联解体 历史运动 世界历史
李慎明
作品数:343被引量:96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 苏联解体
李兴耕
作品数:85被引量:13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编译局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政党 统一俄罗斯党 社会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