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2篇“ 侧前方减压“的相关文章
- 经肋骨横突入路病灶清除、侧前方减压、钛网植入、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的疗效分析
- 目的 探讨关于老年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经肋骨横突入路病灶清除、侧前方减压、钛网植入、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6月行经肋骨横突入路病灶清除、侧前方减压、钛网植入加内固定治疗老年胸椎结核合并截瘫患...
- 庄宏达
- 关键词:老年胸椎结核截瘫钛网
- 文献传递
- 前外侧入路侧前方减压在胸腰段爆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 探讨前外侧入路行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伴有神经损伤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前外侧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T11~L2)爆裂骨折伴有神经症状的患者22例.根据影像学资料,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百分比(%)、椎管占位率(%).根据临床表现,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S)脊髓损伤水平评分,术后及末次随访的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改善率.结果 22例均获得(18.0±7.2)个月随访,Cobb角:术前(20.532±4.045)°、术后(5.936±1.081)°、末次随访(6.564±0.984)°,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22,P=0.000),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t=16.134,P=0.000),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4,P=0.081);椎体前缘压缩百分比:术前(51.182±7.670)%、术后(91.773±2.308)%、末次随访(90.545±4.284)%,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09,P=0.000),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90,P=0.000),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8,P=0.141);椎管占位率:术前(34.818±5.142)%、术后(3.155±0.578)%、末次随访(3.300±0.478)%,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36,P=0.000),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04,P=0.000),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0,P=0.134).ASIS评分比较上2例完全性损伤患者无提高,12例患者获得1级提高,8例患者获得2级提高.JOA评分改善率上术后优良患者14例,末次随访优良患者19例,末次随访优良率(86.363%)与术后优良率(63.645%)比较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前外侧入路进行侧前方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伴有神经症状的胸腰段爆裂骨折能有效纠正后凸畸形,恢复�
- 张官锋侯庆先杨文玖刘成王志杰
- 关键词:前外侧入路侧前方减压术胸腰段爆裂骨折
- 后路经侧前方减压单节段融合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经侧前方椎管减压单节段钛网支撑椎间融合,短节段固定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26例,采用后路经侧前方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保留伤椎完整的下终板,钛网植骨重建前中柱,单节段融合结合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采用ASIA评分观察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恢复状态。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损伤节段的Cobb角恢复情况,观察椎管重建、植骨融合和内固定情况。结果 随访24~60个月,26例术后、末次随访与术前ASIA评分有显著提升;计算获得术前伤椎前缘高度丢失(65.46±12.17)%,术后(5.22±1.70)%;Cobb角术前(25.30±7.80)°(16°~34°),术后(3.60±1.70)°(1°~5°),末次随访时Cobb角(3.80±2.20)°(2°~6°),术后、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椎管占位(61.73±1.29)%,术后(3.20±1.36)%。结论 后路经侧前方椎管减压单节段椎间重建融合用于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减压彻底,可以维持脊柱良好稳定性,融合可靠、并发症少等特点,短期疗效确切。
- 贺旭马雪峰刘恺阮烨
- 关键词:椎体次全切椎间融合
- 改良胸膜外路及植骨结合侧前方减压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效果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改良胸膜外路及植骨结合侧前方减压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效果,并分析CT影像技术在围术期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至2015年收治的46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上患者均采取改良胸膜外路及植骨结合侧前方减压固定治疗,于术前、术后进行多排CT三维重建及常规X线检查。结果 46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2个月(6-24个月)。除1例患者术中胸膜损伤以外均未出现损伤腰膨大血管、损伤脏器、损伤脊髓及术后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Frankel分级法显示神经功能明显改善,46例患者经术后CT重建扫描均显示骨折复位效果良好,椎管内无压迫。结论侧前方减压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减压直接且彻底,CT重建技术应用于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实现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准确诊断及治疗评估,临床价值较高。
- 杨广杰郭庆功周炳康肖亮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CT侧前方减压
- 经后路侧前方减压病灶清除治疗胸椎结核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后路侧前方病灶清除、椎间支撑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胸椎结核患者15例,采取后方正中切口经肋横突间隙胸膜外入路显露病灶,同时行椎管侧壁切除(包括肋骨、横突、椎弓根和小关节突、椎板外侧1/2)、椎管侧前方病灶清除减压、椎间支撑植骨(自体肋骨、或钛笼)、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全部治愈。1例于术后6个月复查时发现发生1枚螺钉拔出,植骨块稍有下沉,其他病例均无内固定弯曲、折断,无植骨吸收、移位,无病灶复发、深部感染等,脊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8°。结论:经后路侧前方减压术减压充分,病灶清除彻底,结合后方椎弓螺钉固定,能满足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后行一期前路支撑植骨、后方固定,达到恢复脊柱序列、矫正后凸畸形的手术需要。
- 赵鑫蔡小军
- 关键词:结核骨移植
- 侧前方减压在胸腰段爆裂骨折中的应用
- 目的: 评价侧前方减压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并伴神经损伤的效果。 方法: 收集从2013年8月-2015年3月我科2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有神经损伤患者,行侧前方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检查...
- 孙向新
- 关键词:侧前方减压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神经损伤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
- 经后路侧前方减压病灶清除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经后路侧前方病灶清除、椎间支撑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对15例胸椎结核采取后方正中切口经肋横突间隙胸膜外入路显露病灶,同时行椎管侧壁切除(包括肋骨、横...
- 赵鑫
- 关键词:胸椎结核病灶清除临床疗效脊髓损害
- 文献传递
- 侧前方减压与后方减压治疗胸腰椎体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比较侧前方减压与后方减压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2010年3月,共收治6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神经损伤,其中男43例,女19例;年龄22~68岁,平均42.3岁。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平均分为2组,经前方椎管减压组(A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1]:C级19例,D级12例;经后方椎管减压(B组),ASIA分级:C级16例,D级15例。结果:62例患者随访时间2.0~3.5年,平均2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椎管减压、复位满意,无脊髓损伤加重;内固定器无松动、脱落、断裂。A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75,t=13.748,P<0.05)。A组术前椎管容积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2,P>0.05);A组术后椎管容积、末次随访椎管容积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1,t=1.934,P<0.05)。A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椎体高度与B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9,t=1.460,t=1.436,P>0.05)。A组术后2年神经损伤好转率为87.10%(27/31),与B组(77.45%、24/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5,P=0.800)。A组术后疼痛、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1,t=11.808,t=5.848,P<0.05)。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方减压与后方减压治疗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均能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但后路减压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具有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费用低等优点,更适宜基层医院开展。
- 余雨王娟王群波
-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路减压后路减压
- 胸椎结核晚发瘫痪的侧前方减压术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介绍胸椎结核侧前方入路治疗瘫痪的手术方法。[方法]病人取侧卧位或俯卧位。旁开棘突2横指纵行切口或弧形切口。切开肌肉层,经肋骨横突切除术的入路抵达椎体的前外侧,自胸膜外分离进入病灶。彻底清除病灶,尤其是椎管内硬膜外的病灶一定要彻底清除干净。达到真正地减压脊髓的目的。其次是脊柱对侧的病灶不能遗漏,以免造成复发。病灶清除完成后先安装椎板后哈氏分离棒,适当撑开使椎体间隙张开便于做椎体间撑开植骨。然后用椎体撑开器将椎体前缘撑开,镶入已备好的髂骨块,如为中胸段则无需作内固定,如为胸腰段则加用椎体钢板内固定。[结果]50例胸椎结核晚发截瘫的病例均经此方法治疗。神经功能术后恢复情况:40例为优,3例为良,3例为可,4例为差。本组病例随访2~6年,平均随访26个月,优者病灶稳定,四肢感觉运动功能自如,行走方便无障碍,躯干部无束带性疼痛,大小便功能正常。良者病灶稳定,行走步态欠正常但行动自如,躯干部无束带性疼痛,大小便功能正常。可者除神经功能恢复尚可外,遗留严重的角形脊柱后凸畸形,需作驼背矫形方能改善。差者均属年龄较大,瘫痪期限较长(4~7年)的病例,术后下肢截瘫及大小便功能未得到明显的恢复。[结论]胸椎结核性截瘫如能尽早给予侧前方入路,彻底清除病灶,减压脊髓和稳定脊柱,术后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其截瘫的恢复率可达90%以上。为了防止继发角状脊柱后凸,最好是术中同时给予内支撑内固定,尤其是发育期间的儿童更应同时进行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治工作。
- 黄卫民田慧中吕霞马原艾尔肯.阿木冬
- 关键词:胸椎结核截瘫减压术
- 后路单侧侧前方减压钛网重建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经后侧入路侧前方减压椎体前中柱钛网重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重度爆裂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经后路单侧行椎体次全切除、椎体270°减压、钛网支撑植骨重建前中柱及椎弓根钉内固定。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SIA)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X线及CT片评估骨折复位、减压及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3.2 h;平均出血量1 200 ml。术后发生脑脊液漏2例,术后1例发生神经根牵拉伤。所有患者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椎体的高度、椎管容积无明显丢失。大部分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采用后路侧前方减压椎体重建短节段内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减压彻底、脊柱三柱即刻稳定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 王洪易小波任志宏蔺福辉胡鑫华陈晓东贺旭
- 关键词:椎体切除
相关作者
- 周续祥

- 作品数:45被引量:92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警四川总队医院
- 研究主题:锁骨远端骨折 结核 内固定治疗 内固定 手术治疗
- 李长军

- 作品数:67被引量:112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警四川总队医院
- 研究主题:结核 手术治疗 粉碎性骨折 武警战士 股骨近端
- 吴邦耀

- 作品数:41被引量:87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警四川总队医院
- 研究主题:结核 粉碎性骨折 髋关节结核 髋关节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牟雪松

- 作品数:29被引量:52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警四川总队医院
- 研究主题:结核 锁骨远端骨折 髋关节结核 髋关节 全髋关节置换术
- 付治安

- 作品数:43被引量:103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腰椎间盘突出症 误诊 脊髓型颈椎病 椎管内肿瘤 腰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