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60 篇“ 体外杀伤 “的相关文章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体外 杀伤 肿瘤细胞的评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体外 杀伤 肿瘤细胞的评测方法,其包括:S1、采用CMFDA标记肿瘤细胞,并在培养基中培养;S2、将待测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所述CMFDA标记肿瘤细胞转入共培养基中进行共培养;S3、荧光显微镜观测... 刘海洋 韩英 宋瑾 赵倩 于金璇 倪辰星 沈宁 张恒辉基于BCMA突变体构建BCMA CAR-T细胞体外 杀伤 功能评价模型 2024年 目的:为解决野生型B细胞成熟抗原(BCMA)被γ分泌酶切割导致表达不稳定的问题,构建抵抗γ分泌酶切割的BCMA突变体并构建靶细胞,用于评价BCMA CAR-T细胞的杀伤 功能。方法:将野生型BCMA的穿膜域替换为人CD8α穿膜域,构建抵抗γ分泌酶切割的BCMA突变体(BCMA-CD8αTM),构建过表达该突变体的U266(U266^(BCMA Mut))、K562(K562^(BCMA Mut))、SKOV3(SKOV3^(BCMA Mut))和CHO(CHO^(BCMA Mut))细胞;构建装载NFAT-EGFP报告基因的BCMA CAR Jurkat细胞(BCMA-CAR-Jurkat-Reporter)与U266^(BCMA Mut)细胞共培养,采用FCM检测该细胞中EGFP表达水平以指示NFAT激活水平,荧光素酶法检测BCMA CAR-T细胞对Luciferase标记的K562^(BCMA Mut)细胞的杀伤 作用,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RTCA)检测BCMA CAR-T细胞对SKOV3^(BCMA Mut)和CHO^(BCMA Mut)细胞的杀伤 作用。结果:应用γ分泌酶抑制剂LY411575抑制γ分泌酶活性,显著增强野生型U266细胞表面BCMA表达水平,平均荧光强度上调10倍以上;但撤除抑制剂后BCM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1);BCMA-CD8αTM突变体可抵抗γ分泌酶的切割作用,在U266细胞表面稳定表达(P>0.05);U266细胞及过表达BCMA-CD8αTM的U266细胞与BCMA-CAR-Jurkat-Reporter细胞共培养后都可激活Reporter系统、增强EGFP表达,但该效应在BCMA-CD8αTM过表达的U266细胞中更显著(P<0.01);BCMA-CD8αTM在BCMA表达阴性的K562、SKOV3和CHO 3种靶细胞中成功过表达,且在LY411575处理下该突变体的表达水平仅有小幅度升高;荧光素酶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效靶比下,BCMA CAR-T细胞均可特异、高效杀伤 过表达BCMA-CD8αTM的K562细胞;RTCA结果显示,不同效靶比下,BCMA CAR-T细胞均可有效识别、杀伤 过表达BCMACD8αTM的SKOV3和CHO细胞,但同等效靶比下的Mock-T细胞无此效应。结论:本实验构建的BCMA-CD8αTM突变体能够抵抗γ分泌酶的切割,在多种靶细胞表面稳定表达,为评价BCMA CAR-T细胞体外 杀伤 的有效性和特异性提供多种检测手� 张小雪 华静涵 侯睿 刘丹 施明 曹江关键词:B细胞成熟抗原 Γ分泌酶 6种活性化合物对旋毛虫各期虫体的体外 杀伤 作用 2023年 为了筛选有效活性化合物对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虫体的体外 杀伤 作用,采用体外 培养的方式测定三氯生等6种活性化合物对旋毛虫的体外 杀伤 效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旋毛虫形态并计数。结果显示,三氯生对旋毛虫肌幼虫、成虫、新生幼虫均有明显杀伤 作用(P<0.01),没食子酸辛酯对旋毛虫成虫和新生幼虫有明显杀伤 作用(P<0.01),吡咯-2-羧酸、邻羟基苯乙酸、亚精胺盐酸盐、1,5-戊二胺仅对旋毛虫新生幼虫有杀伤 作用(P<0.05)。亚精胺盐酸盐在高浓度下对肌幼虫有杀伤 作用但效果不佳。结果表明,这6种活性化合物对旋毛虫各时期有虽有不同程度的杀伤 作用,但只有三氯生对旋毛虫3个时期均具有明显的杀伤 效果,该筛选结果为进一步开展体内试验研究提供了依据。 徐媛滨 张念章 李文卉 刘垠鞠 牛栋玉 陈卫刚 付宝权 孙晓林关键词:活性化合物 旋毛虫 三氯生 体外试验 杀伤作用 一种免疫细胞治疗制剂体外 杀伤 效力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免疫细胞治疗制剂体外 杀伤 效力评价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免疫细胞治疗制剂体外 杀伤 效力评价方法以吲哚七甲川花菁染料对靶细胞进行标记,标记后的靶细胞与免疫细胞共同培养。吲哚七甲川花菁染料为大分子染料,无法自由穿... 徐智峰 张新 李智耀靶向EpCAM的CAR-T细胞抗肝癌细胞的体外 杀伤 性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靶向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 cells,CAR-T)在体外 对数种肝癌细胞的杀伤 效能。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种人肝癌细胞(SK-hep1、hep-G2、HuH7和BEL-7402)EpCAM的表达情况;通过慢病毒载体构建靶向EpCAM的CAR-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AR分子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AR-T的CD3/4/8表型;为分析杀伤 效应,将效应细胞和靶细胞共培养后,收集上清液,通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实验检测LDH释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的释放情况。结果EpCAM在hep-G2、HuH7和BEL-7402中高表达,而在SK-hep1中不表达。流式细胞术表明靶向EpCAM-CAR在慢病毒感染后的T细胞中表达率高达43.21%。流式细胞术分析CAR-T细胞CD3/4/8表型,高达95.1%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为CD3阳性,其中CD8+T细胞占61.40%、CD4^(+)T细胞占32.13%。LDH释放实验提示CAR-T对EpCAM阳性人肝癌细胞hep-G2、HuH7和BEL-7402有更强的直接杀伤 能力(P<0.01);ELISA实验提示EpCAM阳性人肝癌细胞hep-G2、HuH7和BEL-7402诱导CAR-T细胞释放更多的IFN-γ和TNF-α(P<0.05,P<0.01),而对于EpCAM阴性的SK-hep1肿瘤细胞,CAR-T组与未转染T细胞对照组IFN-γ和TNF-α的释放量无显著差异,此外,这2种细胞因子水平随着E∶T比值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相对未转染的T细胞,在体外 ,EpCAM-CAR-T细胞对EpCAM阳性的肝癌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 能力,能使其释放出更多的LDH、IFN-γ和TNF-α。 王松 张炳兰 张秉强关键词:上皮细胞黏附分子 肝癌 一种免疫细胞治疗制剂体外 杀伤 效力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免疫细胞治疗制剂体外 杀伤 效力评价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免疫细胞治疗制剂体外 杀伤 效力评价方法以吲哚七甲川花菁染料对靶细胞进行标记,标记后的靶细胞与免疫细胞共同培养。吲哚七甲川花菁染料为大分子染料,无法自由穿... 徐智峰 张新 李智耀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制备、表征及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 杀伤 作用 被引量:1 2022年 以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利用温和方法制备了3种不同还原程度的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pRGO_(1),pRGO_(2)和pRGO_(3)(pRGO_(1-3));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光谱(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EDS能谱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无激光照射下pRGO_(1-3)本身的细胞毒性较低;近红外(NIR)激光照射下pRGO_(1-3)通过光热和光毒性双重作用杀伤 肿瘤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了pRGO在肿瘤光热疗法和光动力疗法领域的应用潜力. 王雪丽 宋相伟 解颜宁 杜妮阳 王振新关键词:宫颈癌细胞 光热治疗 靶向HBV-C、E、X基因的DC-CTL对HBV的体外 杀伤 作用及免疫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通过体外 T细胞识别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加工递呈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特异性抗原,探讨靶向HBV-C、E、X基因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s)对体外 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 效应。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分别将HBV-C、HBV-E、HBV-X三种抗原负载至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上,获得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通过Ficoll法分离得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经HBV-C-rAAV、HBV-E-rAAV、HBV-X-rAAV分别转染单核细胞并诱导分化为成熟DC。上述DC分4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未转染组)和HBV-C-rAAV/DC、HBV-E-rAAV/DC、HBV-X-rAAV/DC组(转染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rAAV的转染率,并检测DC表面的标志分子和DC分泌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IL-12。将体外 培养的T细胞分别与未转染组DC、HBV-C-rAAV/DC、HBV-E-rAAV/DC、HBV-X-rAAV/DC混合,利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收获CTLs,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TLs表面的标志分子以及分泌的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并用3H-TdR掺入法检测T细胞的体外 增殖能力。通过51Cr释放实验计算CTLs对靶细胞的杀伤 率。结果对照组和转染组(HBV-C-rAAV/DC、HBV-E-rAAV/DC、HBV-X-rAAV/DC)中,HBV抗原阳性的DC比例分别为2.80%、85.12%、96.63%、98.42%。转染组中表达CD80的DC比例分别是55.26%、58.25%、59.63%,表达CD83的比例分别是43.19%、48.73%、40.01%,表达CD86的比例分别是95.46%、96.74%、83.62%,分泌IL-12的比例分别是47.60%、52.50%、69.20%。经转染组DC诱导产生的T细胞亚群中,CD8+CD69+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3.10%、31.50%、30.00%,CD4+CD25+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1.89%、8.77%、10.87%,分泌IFN-γ的比例分别为44.65%、45.16%、45.16%,T细胞体外 增殖力(cpm值)分别为19351、19070、26428。经转染组DC诱导产生CTLs对HBV抗原阳性的原代肝癌细胞(hepatoma cancer cel 李雅琴 刘勇 江孝青 张慧 蔡月明 刘泽华 陈毅华 于岩岩 于岩岩关键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光动力抗菌疗法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 杀伤 作用研究 目的和意义: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的革兰氏阴性菌,也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因之一。PA的主动外排系统以及生物膜可导致其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随着PA耐药率... 杨善林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外排泵抑制剂 碘化钾 新型光敏剂黑色二氧化钛介导的光动力学反应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体外 杀伤 作用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新型光敏剂黑色二氧化钛b-TP-700介导的光动力学反应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体外 杀伤 作用。方法:利用固相原位热还原法成功制备b-TP-700。用31.25、62.5、125、250、500、1000μg/ml b-TP-700处理PC-3细胞12、24、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C-3细胞形态,判断b-TP-700对PC-3细胞的毒性。采用31.25、62.5、125、250、500μg/ml b-TP-700处理PC-3细胞后,激光(1 W/cm,808 nm)照射细胞1、3、5、7 min,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250μg/ml b-TP-700培养的PC-3细胞经激光照射5 min后细胞活性氧的产生情况,以未经激光照射的细胞为对照组。结果:不同浓度b-TP-700处理PC-3细胞相同时间时,细胞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6、0.39、0.37,均P>0.05)。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1000μg/ml b-TP-700作用PC-3细胞24 h后,细胞未出现明显形态学改变,也未见明显的死细胞。随着激光激发时间的延长,相同浓度b-TP-700作用的PC-3细胞活性下降。在激光激发时间相同时,随着b-TP-700浓度的增加,PC-3细胞的活性下降(均P<0.05)。在激光照射下,250μg/ml b-TP-700作用的PC-3细胞中可以检测到明显绿色荧光,对照组细胞中几乎观察不到绿色荧光。结论:新型光敏剂b-TP-700具有良好的活性氧生成能力,其介导的光动力学作用体外 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 作用,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治疗的新方法。 宫满成 倪文君 董文静 李淼沅 冯升幸 袁润强关键词:光化学疗法 光敏剂 二氧化钛
相关作者
罗荣城 作品数:744 被引量:3,681 H指数:2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肿瘤 乳腺癌 放射免疫治疗 树突状细胞 分子靶向治疗 陈宝安 作品数:749 被引量:1,789 H指数:17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研究主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白血病 汉防己甲素 多药耐药 K562/A02 黄宗海 作品数:473 被引量:1,648 H指数:17 供职机构:天津农学院 研究主题:创伤性休克 创伤性 自杀基因治疗 双自杀基因 KDR启动子 田志刚 作品数:611 被引量:1,752 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主题:NK细胞 NK 肿瘤 细胞因子 自然杀伤细胞 周晔 作品数:4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效应细胞 腺癌细胞 体外杀伤 EPCAM DC-C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