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0篇“ 伦理重建“的相关文章
数字新闻对于传统新闻要素的变革及伦理重建被引量:1
2024年
数字新闻的出现是媒介环境变迁的结果,其对于传统新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数字化时代,传统新闻要素面临变革和重构,新闻传受双方的关系发生改变,新闻传播进入后真相时代;全媒体业务流程的更新,加速了新闻生产中的人机互动,但也引发了新闻伦理问题。为此,在数字新闻与传统新闻竞争共存语境下,既需要社会集体理性再造,也需要“人—机”互动与媒介融合的有序运行,维护好数字新闻系统的平衡。
王凯
关键词:数字新闻传统新闻伦理重建新闻伦理
从知识认知到伦理重建方法论思考——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的演变
2024年
整个20世纪,中国社会乃至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波澜壮阔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这个大语境下研究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的演变是个很庞大的工程,应该用很长的时间或者各方面的调查研究来呈现。下面,我从三个方法论的角度来阐述一下对于这段时间中国美术的反思与研究:一是美术演变的规律以及在中国写意画方面的阻断所引发的危机思考(写意的局限);二是以生活方式为基础的文化演变特征和我们应该采取的话语概念(文化的流变性);三是全球语境下意识形态伦理体系的演变与中国的对应认知(思想伦理与艺术)。
郭振宇
关键词:伦理重建中国写意画全球语境方法论思考伦理体系知识认知
体育科技的正当性之思与伦理重建
2024年
科技在体育中应用的意义生成构成了体育科技正当性思考的主要内容。依据既往道德哲学中的情感主义与形式主义分别对体育科技进行判断,二者虽然难以形成一致的定论,却也为重新认知体育本体与体育伦理之间的关系铺垫了一定的哲学基础。体育本体建立在体育伦理中的人性呈现之上,后者为前者蕴生着感性的激发、理性的意志、规则的遵从和审美的追求4个要素。然而,以“本体-自然主义”为代表的符合论和“本体-重塑主义”为代表的超越论两种体育科技伦理进路,各自从顺应与挑战体育本体的理论视野来思考体育科技的正当与否。针对二者的分离,特将其重新凝回到现实过程之中,通过知识经验的迁移以确保体育科技伦理的包容性,为科技融入体育提供了一种可能;以体育本体为基底反视体育科技伦理的规范性,为科技的规范融入提供了一道屏障。基于此,体育科技伦理的正当性之思实则是从普遍思维到具体应用的转换,并得出专属于体育领域的伦理总结。
解忍
关键词:体育伦理自然主义
伦理重建、信任重构与乡村现代化建设——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再反思被引量:6
2023年
梁漱溟认为文化失调是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他以乡村本位的主体性建设为切入点,深入挖掘乡土社会传统伦理文化资源,以此培育新礼俗,型塑新的关系联结和社会整合形态。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以伦理重建为逻辑起点,以信任重构为动力机制,二者都意在以己为中心,推己及人,形成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的连续统。实践中两者相互嵌入,形成纵横交织的关系网络,共同促进乡村现代化建设。在现代化视角下,梁漱溟这一思想蕴含着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发展思路、理性设计与感性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过程和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启发我们在当下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建设中要对农民主体性的培育、乡村伦理资源的挖掘以及整体性发展观的型塑做进一步思考。
郭占锋蒋晓雨
关键词:伦理重建乡村建设
当代文学经典生产中的“伦理重建”意识——以“21世纪新经典文库(第一辑)”为考察中心
2023年
由《长篇小说选刊》推出的“21世纪新经典文库”书系,可以作为观察中国当代文学经典生产进程的一扇窗口,展示着与文学经典焦虑同时发生的伦理重建焦虑。这些被命名为“新经典”的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当代作家对于城乡二元伦理、性别分工伦理与普通人性等多方面的价值反思,并试图在文本层面弥合矛盾、构建共同体的努力,从中也可预见中国长篇小说在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种种可能性。
彭婧
关键词:文学经典伦理重建
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的伦理重建被引量:2
2022年
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伟大工程,它是通过人为干涉的强制聚集性社区,而非自然形成,这导致安置社区居民难以及时从原来的生存伦理转变过来,使得居民的生活存在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重建社区伦理,从更高的层次建立更高水平的社区伦理。社区伦理重建中三个最根本、变化最大、最重要的导向是社区伦理观念的更新、职业伦理和个人德性。
黄永涛
关键词:社区伦理职业伦理易地扶贫
牢笼与自由:《女巫的子孙》中的艺术救赎与伦理重建
2022年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女巫的子孙》以改写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为契机,将其“牢笼与自由”的哲思由对女性的生存关怀延伸至对人类现代性困境的观照,在当下语境中赋予经典以新的生命力。阿特伍德以“牢笼”为喻,揭示工具理性扩张导致的艺术困境及其折射的人性与伦理之殇,并思考艺术如何在祛魅的世界中承担起审美救赎之职。主人公菲利克斯寻求艺术救赎的过程是走向审美化生存的过程,也是重建道德主体与伦理秩序的过程。艺术不仅具有超脱于日常理性精神的感性力量,也是帮助人类澄明自我、沟通主体间关系的介质。凭借艺术的真理潜能,人类穿透生活表象,抵达生存的内在实质;而艺术的交往功能则帮助人类调和感性与理性、融合审美-认知-道德领域,并促使道德伦理由冰冷的理性准则转化为人内心的神圣价值观念。审美个体只有融入这种神圣价值观念内核建构起来的伦理秩序中,才能获得生命的支点和自我的救赎。
吕晓潇
关键词:现代性困境伦理重建
跨文化经典呈现与伦理重建——评央华戏剧版《雷雨》《雷雨·后》
2022年
《雷雨》的经典期待与时代焦虑正如一切文艺经典,《雷雨》也永远面临着不同时代的锤炼与熔铸,并在锤炼与熔铸中得以焕发出其经典的质地与光彩。所以,无论是对《雷雨》及其衍生剧的创作者还是观众来说,在经典带来瞩目与期待的同时,可能会承受三重的时代焦虑:影响的焦虑、接受的焦虑和诠释的焦虑。
周佳
关键词:《雷雨》伦理重建跨文化戏剧熔铸
自媒体失德乱象与伦理重建
2022年
近年来,自媒体作为新兴传播载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自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丰富信息生产与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显现出道德模糊、缺失等诸多乱象。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对这些乱象进行剖析,用伦理学的知识寻求解决的路径与方向。
谭耿彬
关键词:自媒体道德
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异化转向与伦理重建被引量:4
2022年
短视频内容生产的社交属性、技术维度以及多元主体逐渐凸显的同时,也面临着异化危机。娱乐异化、技术异化与价值异化,成为智能传播时代短视频内容生产主要伦理问题。重建平台责任伦理、重现技术人文伦理以及重塑受众价值伦理,成为抵抗短视频内容生产异化的有效路径。
蒙晓阳冯博博
关键词:审美体验异化

相关作者

冷嘉
作品数:17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家庭 解放区文学 伦理重建 伦理 文学
龚鹏程
作品数:47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研究主题:马一浮 访谈录 抒情传统 书法 伦理重建
侯彦斌
作品数:43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当代大学生 高校 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学
刘大椿
作品数:161被引量:993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研究主题:湿地松 人文社会科学 科学哲学 审度 采脂
王露璐
作品数:85被引量:553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研究主题:乡村 道德 伦理 乡村伦理 伦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