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9篇“ 传染源控制“的相关文章
2010-2022年四川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棘球蚴病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效果
2023年
目的评价2010—2022年四川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棘球蚴病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效果,从而为制定下一步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2022年四川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棘球蚴病综合防治措施和棘球蚴病监测数据,以人群棘球蚴病患病率、新发现棘球蚴病患者检出率、家犬棘球绦虫感染率、家畜细粒棘球蚴病患病率、小型哺乳动物多房棘球蚴病患病率、人群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指标,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棘球蚴病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效果。结果2010—2022年,四川省人群棘球蚴患病率从1.08%下降至0.40%(χ^(2)=1482.97,P<0.05),新发现棘球蚴病患者检出率从0.30%下降至0.02%(χ^(2)=2776.41,P<0.05),家犬棘球绦虫感染率从15.87%下降至0.46%(χ^(2)=20823.96,P<0.05),家畜细粒棘球蚴病患病率从8.05%下降至1.07%(χ^(2)=1296.02,P<0.05),人群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50.65%提高至95.24%(χ^(2)=34938.63,P<0.05),不同年份小型哺乳动物多房棘球蚴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07,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新发现棘球蚴病患者检出率与家犬棘球绦虫感染率(rs=0.823,P<0.05)及家畜细粒棘球蚴病患病率呈正相关(rs=0.795,P<0.05),与人群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呈负相关(rs=−0.918,P<0.05);家犬棘球绦虫感染率与家畜细粒棘球蚴病患病率呈正相关(rs=0.753,P<0.05),与人群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呈负相关(rs=−0.747,P<0.05),与小型哺乳动物多房棘球蚴病患病率无相关性(rs=−0.750,P>0.05)。结论四川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棘球蚴病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传播环节仍未有效阻断;需继续强化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棘球蚴病综合防治措施,并持续跟踪评价防治措施效果。
何伟喻文杰黄燕廖沙张光葭王奇李汭芮杨柳姚人新张仲双钟波刘阳王谦
关键词:棘球蚴病传染源
西藏日喀则市棘球蚴病传染源控制措施及效果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调查了解西藏日喀则市棘球蚴病传染源控制措施实施情况,评价防治效果。方法调查西藏日喀则市各流行县2017-2019年传染源犬的数量变化、登记管理和驱虫情况以及感染率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评价防治效果。结果2017-2019年日喀则市设立流浪犬收容中心6所,累计抓捕、收容流浪犬或处理染疫犬189992只次,年收容率分别为32.75%、66.13%和99.99%;家养犬分别为50067、42703和38074只,登记管理率分别为36.55%、74.18%和96.16%;犬年均驱虫次数分别为1、10、10次,目前基本实现"犬犬投药、月月驱虫"。2019年犬棘球绦虫感染率为2.27%(41/1803),较2016年棘球蚴病流行情况调查的犬感染率4.83%(94/1945)显著下降(P<0.05)。2019年标化犬感染率为0.70%,较2016年下降85.5%。结论2017-2019年日喀则市流浪犬数量显著减少,家养犬棘球绦虫感染率大幅下降,传染源控制效果良好,棘球蚴病传播风险显著降低,实现了日喀则市棘球蚴病3年综合防治目标。
王立英边巴贡桑曲珍庞华胜贡桑曲珍王莹何伟
关键词:棘球蚴病包虫病传染源
新型冠状病毒的动物性和传染源控制被引量:1
2020年
根据现有的数据,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比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疫情规模大、病死率低。其传染性、传播速度和疫情规模似乎具有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的特点。尽管2019-nCoV来于何种动物尚无定论,但它与SARS-CoV同属冠状病毒,具有共同之处。如果流行过后2019-nCoV没能在人群中持续传播和存在(如同SARS-CoV一样),则控制野生动物传染源乃重中之重;如果2019-nCoV获得了能在人群中持续传播的能力,预防控制策略将与SARS-CoV明显不同,疫苗便成为至关重要的手段。
徐建国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江西省传染源控制策略示范区和推广区建设项目血防效果评估与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评估与分析江西省传染源控制策略示范区和推广区建设项目血吸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示范区和推广区建设项目于2011-2015年分期启动实施,开展耕牛(肉牛)淘汰、以机代牛、封洲禁牧、钉螺查灭、人畜查治、健康教育等传染源控制综合防治措施。以乡为单位,收集2010-2018年示范区和推广区疫情数据资料,用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以钉螺、人群、牛感染率为评价指标,比较示范区和推广区项目实施前后的人、牛感染及螺情变化情况,分析流行态势,评估防治效果。结果项目区共覆盖13县(市、区)69个乡(镇)672个村。示范区项目实施3年后,钉螺感染率从实施前2010年的0.22%(35/16234)降为2014年的0(0/25786),2015-2018年连续4年未查获感染性钉螺。示范区人群粪检阳性率和牛感染率在项目实施前(2010年)为1.12%(175/15585)和2.95%(166/5629),分别在项目实施4年后(2015年)和2年后(2013年)降为0。4期推广区均在项目实施1年后,钉螺感染率降为0,此后均未查获感染性钉螺;牛感染率在项目实施1~3年后降为0;2015-2018年,推广区仅发现粪检阳性者7例。结论实施传染源控制示范区和推广区建设项目后,人群、牛和钉螺的血吸虫感染率均进一步下降,防治效果明显。
葛军胡飞张利娟杭春琴刘克星李石柱林丹丹刘亦文
关键词:血吸虫病
江苏省阻断血吸虫病传播剪影六(传染源控制)
2019年
关键词:传染源控制
云南省洱县传播控制阶段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效果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对云南省洱县进入传播控制阶段后不同时期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效果进行评估,为进一步开展传染源监测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洱县平坝亚型流行区文笔村和高山亚型流行区前甸村作为调查地点,2011年和2018年分别调查2个村传染源种类、血吸虫感染情况和传播能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2011年在前甸村检出人、牛、马、犬、鼠血吸虫感染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19%、0.91%、1.25%、3.13%和0.95%;在文笔村检出人、牛、犬血吸虫感染阳性,阳性率分别为0.76%、1.66%和9.30%。2018年2个村人、牛、马、猪、羊、犬、鼠中均未检出阳性。2011年2个村各种传染源中,均以牛相对传播指数和宿主日排卵总数最高。2011年前甸村和文笔村共捡获野粪731份,其中前甸村捡获的野粪以马、牛、犬粪为主(分别占34.40%、29.80%和20.20%),查到血吸虫感染阳性犬粪及马粪(阳性率分别为11.94%和6.90%);文笔村捡获的野粪以犬、牛、人粪为主(分别占44.59%、39.83%和14.29%),查到阳性犬、人粪及牛粪(阳性率分别为16.95%、9.52%和2.33%)。2018年前甸村和文笔村共捡获野粪204份,其中前甸村捡获的野粪以羊、犬、牛粪为主(分别占36.27%、33.33%和27.45%),文笔村捡获的野粪以犬、牛、人粪为主(分别占72.55%、11.76%和10.78%),未查出血吸虫感染阳性野粪。结论洱县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效果显著,人、牛作为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的地位已得到有效控制;今后应继续强化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加强和重视犬和鼠等保虫宿主防控。
张云杜春红邵宗体吴明寿冯锡光熊孟韬沈美芬黄鹏宋静董毅
关键词:血吸虫病传染源
家畜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实施效果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究以家畜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实施效果。方法在2016年7月以孝感市考南区和某些重点县市及乡镇洲滩和村院为单位,在湖泽型区域选取30个乡镇共98个血吸虫流行村为观察区,采取健康教育、建立定点牧场、封洲禁牧、圈养、粪便管理及以机代牛等以家畜传染源控制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观察比较防治前后人畜病情及螺情情况,并对血吸虫病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以家畜传染源控制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后,传染源数量及饲养户数明显少于防治前(P<0.05);钉螺孽生环境的野粪密度及阳性率明显低于防治前(P<0.05);人、畜、钉螺血吸虫感染率明显低于防治前(P<0.05);环境安全性显著高于防治前(P<0.05)。结论在湖泽型区域采取以家畜传染源控制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可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明显减少传染源数量,值得推广采用。
张世微李文敏邓志华
关键词:血吸虫病
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以家畜传染源控制为主的集成优化防治措施效果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索江湖洲滩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及有效干预措施,评估家畜传染源控制为主的集成优化防治效果。方法在洞庭湖区君山区选取6个乡镇42个相邻的血吸虫病流行村为示范区,以洲滩或村垸为建设单元,因地制宜地实施易感地带封洲禁牧、建立定点牧场、开展舍饲圈养、家畜疫病监测管理、以及人畜查治病、健康教育等以家畜传染源控制为主的集成优化防治措施,观察优化干预措施前后人畜病情和螺情变化,评估优化干预措施对血吸虫病的防控效果。结果实施优化干预措施3~5年后,家畜放牧率、牛存栏数(主要传染源)、以及有螺洲滩野粪密度和阳性率分别减少了99.89%、67.09%、99.90%和100%,人、牛、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83.28%、95.88%和100%。同时,垸外水体感染性降低了100%,居民依存性提升了81.23%。干预措施前后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民情需求,因地制宜地采取以家畜传染源控制为主的集成优化防治措施,对控制江湖洲滩地区的血吸虫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刘宗传李见兵罗志红任光辉柳会祥李石桂刘玉冰
关键词:血吸虫病传染源家畜
消除传染源控制结核病被引量:10
2017年
治病需除根,面对传染病则更是如此。传染源乃结核病流行的三大环节之首,是结核病流行的根所在。因此,消除传染源控制结核病的关键。可是,虽然人类社会进入“结核病防有措施、治有办法”时代已历数十年,但时至今日,结核病的集聚性发病时仍有发生,疫情居高不下。
肖和平方勇
关键词:传染源控制结核病人类社会传染病
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综合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本地区血吸虫病重度流行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全面实施改水改厕和居住环境改造以及封洲禁牧、以机代牛,辅助健康教育和人畜化疗的全面传染源控制措施,连续实施3年,比较实施前后该地区人群的肠道寄生虫、水体危险性、钉螺感染率、虫卵污染环境状况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综合防治措施3年后,人群吸血虫感染率由2.57%降低至0.19%,下降幅度超过97.36%;人群鞭虫和蛔虫的感染率分别由原来的53.92%和26.54%下降至7.31%和3.64%;感染螺点数由防治前的39个降低至0个。钉螺感染率、感染螺平均密度、水体危险性、感染螺点数均明显降低。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措施可在短期内有效控制人群感染率,,通过改变疫区农民的生产好生活方式有效净化草洲,控制传染源,同时有效控制其他肠道寄生虫的流行。
黄志伟邓金庭
关键词:传染源血吸虫病

相关作者

张世清
作品数:313被引量:1,331H指数:23
供职机构: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研究主题:血吸虫病 钉螺 疫情 血吸虫病流行 日本血吸虫
汪天平
作品数:421被引量:1,991H指数:29
供职机构: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研究主题:血吸虫病 钉螺 流行病学 血吸虫病流行 藐小棘隙吸虫
何家昶
作品数:152被引量:538H指数:14
供职机构: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研究主题:血吸虫病 钉螺 疫情分析 疫情 血吸虫病流行
朱红
作品数:65被引量:313H指数:10
供职机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血吸虫病 疟疾 传染源控制 急性血吸虫病 疫情
张功华
作品数:126被引量:537H指数:13
供职机构: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研究主题:血吸虫病 钉螺 血吸虫病流行 长江安徽段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