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7篇“ 传播符号学“的相关文章
传播符号学
本书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语言原理将符号理论和方法运用于传播,论述了符号学的创建和贡献、符号中的问、符号原理和结构系统及其传播功能等。
余志鸿著
关键词:传播学符号学
传播符号学视域下北京冬奥精神国际化传播研究
2024年
北京冬奥精神国际化传播具有的时代价值包括:传递中国故事,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表达中国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体育目标,建设体育强国;塑造文化符号,融合多元性文化内涵。但是北京冬奥精神国际化传播过程中存在一些现实困境:中西方文化差异明显,符号解读受限;传播渠道缺乏多元性,受众覆盖面窄;深层次内涵转化障碍,信息感染力低;国际政治环境不明朗,传播存在偏见。现提出以下优化路径,希望为北京冬奥精神国际化传播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引:弥合文化差异,优化符号传播;创新传播渠道,实施多样策略;精准语言呈现,双向反馈互动;多元视角传播,内容中立客观。
孙婷方静
关键词:传播符号学
传播符号学视域下中华体育精神对外传播策略探究
2024年
中华体育精神源远流长,既具有历史性,也具有时代性。新时期,传承与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既是有力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之一。在此过程中,中华体育精神对外传播,迸发出新的时代力量。本文在厘清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及其对外传播价值的基础上,以符号学为方法论,运用结构分析法解读体育现象,诠释体育精神,同时围绕符号的生成、接受以及控制三个维度,深入探索中华体育精神的对外传播策略。
梅书豪
关键词:传播符号学中华体育精神
乡村体育赛事对外传播分析与思考——基于传播符号学的研究
2024年
体育传播是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火爆的乡村体育赛事成为体育国际传播的新热点。从传播符码组合、符号接收者、符号意义三个方面切入,对中国乡村体育赛事对外传播进行分析,有助于系统性掌握国际传播符号构建方法,对于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缪灵
关键词:传播符号学
意义理论再出发:2023年传播符号学研究前沿综述
2024年
2023年,传播符号学多维度融合的趋势正在进一步深化。本文从基础理论、焦点话题、话语体系、方法论四个维度对这一年国内外传播符号学进展提供一个不完全观察。在理论基础方面,“传播之真”等经典论题在新语境下的信息论与意义论的对话中得到拓展。这一年的新媒介焦点话题是AI——以Chat 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在媒介平台中的应用引发的传播符号学分析,正在催生出“准主体性”以及“后叙事性”等一系列新理论。文化向来是传播符号学的重点研究领域。基于中华文化的“符号考古”与国际术界关注的“中国叙事”有成为中国传播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新突破的趋势。此外,作为方法论的“传播符号学”正在为包括艺术在内的多媒介、跨体裁文本提供新的话语阐释方法。符号学正在成为传播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而作为整体的“传播符号学”作为传播的人文典型范式在新的理论语境下展现其理论生命力。
胡易容马翾昂尹婧雯
关键词:传播符号学多模态话语分析
从“意义”之维构筑文化传播元理论:评胡易容《文化传播符号学论纲》
2024年
自牛顿以后,经典的科观一直占据主流。“科被界定为对于超越时空、永远正确的普遍自然法则的追寻”(华勒斯坦等,1997,p.4),相应的,人文科则成为贬抑的对象。传播中的二元论对立来自批判与实证的简单二分,一些者如约翰·费斯克(John Fisk)、詹姆斯·凯瑞(James W.Carey)等对“意义”进行打捞,试图抵抗行政研究对人类复杂传播行为的一刀切。
康亚飞
关键词:传播符号学人文学科自然法则约翰·费斯克
中国动画如何使传统文化可见可达可感——基于费斯克传播符号学视角
2024年
中国动画历经百年发展,经历了“中国派”的辉煌时期,也曾陷入文化入侵的困境,失去了动画的本土化特色,难以突破创新。本文从费斯克传播符号学视角出发,立足其符号意义的“现实实体”“文化表意”和“意识形态”三个层次,总结优秀动画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动画实现传统文化的可见可达可感提供新的认识视角和实现路径。
谢妮陶荣婷
关键词:中国动画传统文化费斯克传播符号学
传播符号学视域下体育明星媒介形象的建构路径——以跳水运动员全红婵为例
2024年
作为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体育明星,14岁的全红婵凭借出色的表现在东京奥运会一举夺冠,进而引发了全网的关注和讨论。基于记者采访过程中像似符号、指示符号和规约符号的身体再现和意义表征等,塑造了“跳水运动员全红婵”“代表团最小的奥运冠军”“被限制打游戏的跳水运动员”“爱吃辣条的奥运冠军”“别人家的孩子”“可爱”等媒介形象。基于全红婵媒介形象的有效传播和相关文本与话语分析,同时基于传播符号学的理论视域和受众对符码意义的解码过程,提出了“以符号话语生成注意力的自我建构、以把关视角打造符号人的媒体助力,以及以终端认同丰富建构链条的受众反馈”等体育明星媒介形象的建构路径。换言之,将传播符号学视作体育明星媒介形象研究的一种新方法,对于当前的饭圈现象同样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同时,通过自我话语的建构、媒体的宣传和受众的正确解码等方式建构积极正向的媒介形象,也是体育明星打造媒介形象的应有之义。
彭翠王梦园张可心
关键词:传播符号学体育明星媒介形象受众反馈
截屏何以被“信以为真”:一个传播符号学的考察
2024年
截屏在人际交往和公共传播中得以广泛流通,取决于行动者对截屏“信以为真”的信念,即截屏的“本真性”。鉴于截屏的本质是“符号文本”,其“本真性”是一种解释结果,本文从传播符号学理论视野切入,将截屏的“本真性”看作“文本”“语境”与“解释者”三者互动作用的产物。首先,文本维度可显见的媒介技术和符号框架,分别以物质隐喻和视觉转喻的方式,使截屏被“感知为真”;其次,语境维度可感知的伴随文本和场合语境,通过互文指涉和语义框定,使截屏被“衍义为真”;最后,解释者维度可调用的个体成长经历和社群文化身份,通过经验接合和情感引导,使截屏被“认同为真”。
李玮刘兴澳
关键词:截屏本真性文本语境解释者
传播符号学视域下当代青年网络亚文化探究——以“电子木鱼”现象为例
2024年
柯林斯在《互动仪式链》中认为:“符号是我们看社会的透镜”。当前,网络用户使用“电子木鱼”积累“赛博功德”的社会现象已引发广泛关注。从传播符号学角度对以“电子木鱼”为表征的当代网络青年亚文化进行探究,有利于了解时下中国青年群体的价值认知与精神状态以及网络亚文化的特征。当代青年在网络空间中敲动的“电子木鱼”不同于宗教活动,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青年亚文化,具有泛娱乐化与消费性的特点,带有游戏化的表演色彩。同时,它承担了网络“避难所”与社交货币的作用,让青年群体完成在网络世界中的自我修复与关系勾连,并最终投射在现实世界。
吴易霏朱晓凯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

相关作者

胡易容
作品数:76被引量:286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研究主题:符号学 传播符号学 媒介 麦克卢汉 传播学
赵星植
作品数:40被引量:307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符号学 皮尔斯符号学 传播符号学 礼物 话语分析
李玮
作品数:87被引量:292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新闻 传播符号学 媒介 文本 符号学
李思屈
作品数:69被引量:528H指数:1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文化产业 符号学 广告 动漫 传播学
张菊兰
作品数:66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新疆财经大学
研究主题:大学生 新媒体 广告 网络 真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