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83 篇“ 介入栓塞 “的相关文章
一种血管介入 栓塞 治疗体外模拟装置 本发明属于医疗测试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血管介入 栓塞 治疗体外模拟装置。本发明装置包括脉动泵、器官动脉模块、基本血管模块、支撑结构;脉动泵用于对模拟心脏脉动供血;所述器官动脉模块包括肾动脉模块、肝动脉模块以及脾动脉模块,... 任东城 郭士杰 李嘉晟 周波介入 栓塞 治疗用材料和器材研究进展2025年 经导管动脉栓塞 作为一种微创手术,主要通过选择性血管内阻塞治疗肿瘤及血管性疾病。临床应用的栓塞 剂种类繁多,包括固体栓塞 剂、液体栓塞 剂和栓塞 器材。固体栓塞 剂,尤其是微球类栓塞 剂,因其粒径具有一致性和可控性,能够有效实现对肿瘤血管的精准栓塞 。这类栓塞 剂不仅能阻断血流,还能携带药物,使得药物在栓塞 的同时得以释放,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此外,结合有不透射线成分(如碘、钡和钽等)的栓塞 微球,可实现固有可追踪性,能实时监测栓塞 剂在体内进程,并向医师提供及时反馈。该文作为第一部分,综述了固体栓塞 剂(重点关注栓塞 微球)的研究成果,旨在推动这一科研领域的发展。 吕学鹏 朱海东 熊非 滕皋军关键词:经导管动脉栓塞 介入放射学 栓塞剂 盆骨骨折大出血患者血管介入 栓塞 急救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究血管介入 栓塞 对急诊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7月本院急诊救治的62例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血管介入 栓塞 31例)和B组(保守治疗31例),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止血时间、输血量、输液量、住院时间、治疗后24 h创伤严重程度量表(ISS)、血流动力学(心率、收缩压、中心静脉压及血乳酸盐)及健康指数量表(EQ-5D)。结果A组止血时间短于B组,输血量、输液量低于B组(P<0.05);治疗后4 h,A组中心静脉压、收缩压高于B组,心率及血乳酸盐低于B组(P<0.05);A组并发症低于B组(P<0.05),2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术后6个月EQ-5D评分较低(P<0.05)。结论血管介入 栓塞 在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治疗中,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输血量、输液量,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李辉瑶 郑增派关键词:骨盆骨折 大出血 血管介入栓塞 血流动力学 创伤严重程度 早期血管介入 栓塞 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效果 2025年 目的:观察早期血管介入 栓塞 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9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早期血管介入 栓塞 术手术时间不同将其分为早期组(n=51)和延期组(n=47)。早期组在发病72 h内进行血管介入 栓塞 术治疗,延期组在发病72 h后进行血管介入 栓塞 术治疗。比较两组栓塞 成功率,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D-二聚体(D-D)]水平、血管内皮因子[血管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早期组栓塞 成功率为94.12%(48/51),高于对照组的78.72%(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早期组低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MDA、D-D水平均低于术前,且早期组低于延期组,两组SOD水平均高于术前,且早期组高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ET-1水平均低于术前,且早期组低于延期组,两组NO水平均高于术前,且早期组高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3/51),低于延期组的21.28%(1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血管介入 栓塞 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可提高栓塞 成功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氧化应激反应和血管内皮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延期血管介入 栓塞 术治疗。 张奇 郭彦俊 汪宁 孙军关键词:血管栓塞术 早期介入 颅内动脉瘤破裂 血管内皮因子 研究经血管介入 栓塞 治疗结核性大咯血的临床疗效 2025年 分析经血管介入 栓塞 治疗结核性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接收的32例结核性大咯血患者,以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于此基础上应用经血管介入 栓塞 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对比内容明显更优(P<0.05)。结论 经血管介入 栓塞 治疗能够结核性大咯血的临床疗效。 张古月关键词:疗效 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 栓塞 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25年 颅内破裂动脉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血管内介入 栓塞 已成为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但患者预后仍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在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包括年龄、Hunt-Hess分级、动脉瘤大小、位置、破裂状态等,并对不同因素的作用机制和研究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讨论。同时,本文还评述了颅内动脉瘤诊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如新型栓塞 材料、影像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通过系统梳理影响患者预后的多维因素,本综述为制定个体化诊疗策略、构建精准预后预测模型提供了重要参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构建更精准的预后预测模型,并加强多学科协作,优化诊疗流程,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陈东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预后 影响因素 明胶海绵颗粒在创伤性脾破裂介入 栓塞 治疗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颗粒在创伤性脾破裂介入 栓塞 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2月江西省安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资料,按不同介入 栓塞 材料分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弹簧圈栓塞 ,观察组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 。对比两组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免疫功能。结果:术后24h观察组的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水平、CD8^(+)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弹簧圈相比,明胶海绵颗粒在创伤性脾破裂患者中应用价值更高,可改善血小板参数,有助于凝血及免疫功能的恢复。 蔡金华 王瑛 贺昌合关键词:创伤性脾破裂 介入栓塞治疗 明胶海绵颗粒 弹簧圈 血小板参数 凝血功能 介入 栓塞 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对比2025年 目的 对比介入 栓塞 术和开颅夹闭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开颅夹闭术治疗)和观察组(介入 栓塞 术治疗)各60例。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颅内压、血流速度、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的量表评分(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但住院费用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mR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介入 栓塞 术和开颅夹闭术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治疗中疗效相当。介入 栓塞 术的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但该手术方式的费用较高,因此需要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梁军飞 杨俊 吴雪松 覃家敏关键词:介入栓塞术 开颅夹闭术 颅内动脉瘤破裂 颅内压 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 栓塞 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IA)患者介入 栓塞 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CVS)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4年10月于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接受介入 栓塞 术的IA患者26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CVS分为痉挛组(n=57)和非痉挛组(n=210)。收集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IA患者介入 栓塞 术后发生CVS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年龄、吸烟、动脉瘤直径、动脉瘤破裂、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手术时机、白细胞计数、术前血糖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60岁、动脉瘤直径>1 cm、Fisher分级>Ⅱ级、Hunt-Hess分级>Ⅱ级、白细胞计数>15.0×10^(9)/L、术前血糖水平>7 mmol/L是IA患者介入 栓塞 术后发生CV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A患者介入 栓塞 术后发生CVS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制定针对性预防策略,降低动脉瘤介入 术后CVS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张小兵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脑血管痉挛 通窍活血汤联合针刺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 栓塞 术后头痛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联合针刺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 栓塞 术后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通窍活血汤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头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national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血清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治疗组头痛评分及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血清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联合针刺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 栓塞 术后引起的头痛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头痛评分、NIHSS评分及血清指标。 李灏 刘亮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头痛 通窍活血汤 针刺
相关作者
赵卫 作品数:543 被引量:2,432 H指数:21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磁共振成像 颅内动脉瘤 子宫肌瘤 栓塞治疗 范新东 作品数:213 被引量:876 H指数:1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动静脉畸形 无水乙醇 栓塞 静脉畸形 介入治疗 孙晓川 作品数:472 被引量:1,970 H指数:21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载脂蛋白E 创伤性脑损伤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 韩新巍 作品数:801 被引量:2,757 H指数:2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介入放射学 BUDD-CHIARI综合征 栓塞 介入 向述天 作品数:204 被引量:431 H指数:12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覆膜支架 GRAVES病 覆膜支架治疗 贲门失弛缓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