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2篇“ 介入时机“的相关文章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时机的研究
2024年
在自主游戏现场中,教师的介入时机对于游戏的质量以及幼儿的学习体验具有重要影响。笔者通过对幼儿区域自主游戏现场的观察,探讨教师介入时机的选择原则,分析不同介入时机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影响,并提出教师有效介入的策略,以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秦华丽
关键词:自主游戏介入时机教师介入有效介入
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2024年
探究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3.1-2023.12期间收治的9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组。ZQ组-48例-基础治疗2W后康复治疗;WQ组-48例-基础治疗1月后康复治疗。比较:肌力分级、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肌力分级中,2级与3级,ZQ组29.17%、35.42%>WQ组6.25%、12.50%;4级与5级ZQ组20.83%、14.58%0.05);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ZQ组WQ组(T=15.786、22.012、12.432、21.544,P<0.001)。生存质量评分:治疗前ZQ/WQ组无差异(T=0.127、0.243、0.084、0.245、0.134、0.108、0.172、0.214,P=0.899、0.808、0.933、0.807、0.894、0.914、0.864、0.831>0.05);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ZQ组>WQ组(T=8.319、17.398、9.734、8.500、7.853、18.078、11.908、10.658,P<0.001)。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介入,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治疗中,能改善患者肌力分级,对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存质量均产生积极影响。
朱虹
关键词:介入时机脑梗死偏瘫
针刺介入时机对突发性聋患者疗效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研究不同针刺介入时机治疗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纳入突发性聋患者(87例,脱落1例),根据针刺介入时机分为早暴露组和晚暴露组,早暴露组为发病14 d内介入针刺治疗,晚暴露组为发病14 d后介入针刺治疗。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组间基线,最终成功匹配30对患者,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西医基础治疗同时给予“颈部七线法”针刺治疗,每周针刺3次,隔日1次,共12次。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评分;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纯音测听,评价临床疗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THI评分均下降(P<0.05);与同时点晚暴露组比较,早暴露组治疗后及随访时THI评分均降低(P<0.05)。早暴露组总有效率为80.00%(24/30),晚暴露组为53.33%(16/30),早暴露组总有效率高于晚暴露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中突发性聋的分型及中药使用情况并非影响总有效率的独立因素。结论:介入时机是影响针刺治疗突发性聋患者听力疗效及耳鸣残疾程度的重要因素,早期针刺介入的疗效优于晚介入
石安妮李阳张佳佳邢御洪玉颖白鹏
关键词:突发性聋针刺介入时机
针刺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介入时机的研究探析
2024年
当前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针预处理可以减轻再灌注损伤,但是急性心肌梗死往往发病急骤,不具备临床可预见性,除了重视预处理外,在发病中和发病后进行干预同样具备临床适用性。通过查阅针刺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文献,对不同的针刺介入时机进行探讨,将介入时机分为预处理和后处理,预处理对应前驱期即缺血前,后处理对应缺血后,分为再灌注前及再灌注后。旨在明确不同介入时机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性,为针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孙千惠古春凌杨守亲杨智文戴兴业仇兴华程凯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针刺介入时机预处理后处理
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预后的影响
2024年
研究脑梗死后伴有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与康复治疗启动时间的关系。方法 涉及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间医院收治的100例此类患者,根据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将他们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一组作为对照组,接受后期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实施早期治疗,然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显示,观察组在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功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值小于0.05。因此,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结论 指出,通过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照顾能力,适宜推广。
袁小飞
关键词:偏瘫脑梗死介入时机康复治疗
醒脑开窍针刺介入时机对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刺介入时机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2021年3月—2022年8月收诊的8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观察组(43例)在发病后48 h内开始介入针刺疗法,对照组(43例)则在生命体征稳定48 h后开始介入针刺疗法,对比两组疗效差异、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变化、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41/43)比对照组74.42%(32/43)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FMA)、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生活质量评估表(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疗后两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介入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效果明确,优于晚介入针刺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陈福建陈堃邓家豪陈浩高卓维
关键词:醒脑开窍针刺法脑梗死介入时机肢体功能
循经闪罐辅助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介入时机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循经闪罐辅助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介入时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期贝尔面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3组均在发病后立即接受针刺配合药物治疗,A组在急性期(病程0~7 d)介入循经闪罐治疗,B组在亚急性期(病程8~14 d)介入,C组在恢复期(病程15~28 d)介入。观察3组治疗前及治疗至病程为7 d、14 d、28 d时House-Brackman(H-B)分级量表评分、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量表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中躯体功能(FDI physical function,FDIp)评分和社会功能(FDI social life function,FDI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痊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至病程为7 d、14 d、28 d时H-B分级量表评分和FDI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量表评分和FDIp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治疗至病程为14 d、28 d时H-B分级量表评分和FDI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和C组,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FDIp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和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临床痊愈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C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A组(86.7%)和C组(9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药并用的基础上,循经闪罐辅助治疗急性期贝尔面瘫疗效明确,病程8~14 d时介入疗效最优,能明显缩短临床痊愈时间。
陈嘉杰王频石海平高万里李肖伟舒玉铃王永哲蒋滨键
关键词:闪罐介入时机针药并用
通督调神针法介入时机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评价不同时机介入通督调神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t-PA、PAI-1、D-D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均衡组间基线,纳入68例匹配患者,根据溶栓后不同针刺介入时机分成A、B、C、D组。A组(溶栓时即刻介入)17例,B组(溶栓后24小时内介入)17例,C组(溶栓72小时后介入)17例,D组(不进行针刺)17例,四组均接受静脉rt-PA溶栓和常规治疗,A、B、C三组在D组疗法基础上,采用“通督调神”针法,连续治疗2个疗程,共28。四组患者均设置治疗周期为28d,随访至90d。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残障程度改善情况,检测血清t-PA、PAI-1、D-D水平变化情况。结果:A组、B组、C组NIHSS、BI和mRS、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D组(P<0.05),其中A组、B组优于C组(P<0.05),A组与B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针刺时机与患者发病30d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残障状态以及90d生活能力和残障状态独立相关(P<0.05)。结论:针刺介入时机是影响脑梗死肢体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残障程度的独立因素,溶栓后24小时内介入针刺疗效可能更佳,通督调神针刺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日常生活能力和降低残障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魏翠颖马宇标李新华
关键词:通督调神针法脑梗死阿替普酶介入时机
放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介入时机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 NSCLC)是一种常见且致命的恶性肿瘤。放疗(Radiotherapy, RT)是NSCLC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尤其是抗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PD-L1)抗体等药物,使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有显著延长,为NSCLC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但由于一些患者对免疫治疗未产生应答,且很多患者在治疗后很快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因此单纯的ICIs对于治疗NSCLC的疗效仍不满意。近年来,基于RT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原理,一些研究发现在NSCLC的ICIs治疗中加入RT会显现出更好的疗效,但临床上对于RT介入时间及加入RT后安全性仍有争议。本文就ICIs联合放疗的作用机制、介入时机以及安全性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论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李雪娜赵红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介入时机安全性
一种用于全生命周期的深层煤层气工艺介入时机新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全生命周期的深层煤层气工艺介入时机新方法;它解决解决目前深层煤层气排采工艺单一,工艺适应性差和工艺不能匹配煤层气全生命周期开采等问题;其技术方案是:通过计算气蚀极限流量比Mc和无因次体积流量比M,若M&...
谭晓华孙鑫山王宪文田伟赵峥延蔡佳明朱文静

相关作者

刘勇
作品数:79被引量:594H指数:14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电针 电项针 假性延髓麻痹 针刺 真性延髓麻痹
钟良玉
作品数:48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研究主题: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疗效观察 中药治疗 中药 介入时机
朱江
作品数:307被引量:2,020H指数:25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研究主题:针刺 得气 痛经 电针 三阴交穴
赵吉平
作品数:249被引量:1,943H指数:22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研究主题:针灸 针刺 针灸治疗 腧穴 针灸疗法
高汉义
作品数:58被引量:370H指数:11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脑卒中 反复自然流产 康复 脑卒中后 脑卒中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