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4篇“ 人聚环境“的相关文章
农耕文明时期甘肃洮河流域环境营建特点探究
2019年
传统村落环境的形态和分布受到农耕文化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化、智慧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国家政策对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不断推进,农耕时代一去不复返,农耕文化也在一步步走向没落。因此,农耕文化作为类历史的见证显得尤为珍贵。通过对农耕文明时期们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分析,探讨农耕文化对村落营建的影响,以洮河流域地区水磨文化为依托进行探究,深入理解农耕文化和环境营建的关系,得出农耕文化在现代落建设中传承与发展的方法。
苏聪娜侯奕侯晓松薛芳芳
关键词:农耕文明洮河流域人聚环境
浅谈环境的变迁及“环境科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环境学作为一门建筑与规划设计领域的新学科。鉴于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环境和谐共生意识的加强,而显得越来越重要。
陈亮刘秩君
文献传递
论滇西纵谷区环境的生态适应性被引量:1
2005年
在长期的自然、社会、文化变 迁中,滇西纵谷区居民在特殊的自然环 境背景下形成了一套与空间资源利用、 环境适应、文化变迁等相匹配的生态价 值观。该文在分析此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特点的前提下,从生态的角度,总结其 居民对所处环境的自然生态适应性和文 化生态适应性,为今天环境的生态 建设和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徐坚周鸿
江苏省乡村环境建设的空间分异及其对策探讨被引量:21
2001年
论文论述了江苏省乡村环境的地区分异现象并探讨了它的发生原因;接着,论文分析了江苏省乡村环境的发展目标并对其现行的政策进行了评估;最后,文章提出了基于分异现象之上的乡村环境发展战略。
薛力吴明伟
关键词:农村住宅城市化
环境可持续发展观的历史考察
2000年
自1987年国际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来,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成为们竞相研究、讨论的一大热点问题.当前,类面临的口、资源、能源、环境、粮食五大问题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唯一出路”.其实,“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实践一直存在、贯串于类文明的发展史之中.如令,们在积极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同时,不妨回顾一下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以及环境由依附、抗衡到协调的转变,从中也许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寇怀云
关键词:人聚环境可持续发展历史考察
环境与雕塑观念的变化
1998年
环境学(EKISTICS)的理论,是由希腊学者、城市规化学家萨迪亚斯(CC.A.Doxiadis)等于二次大战以后首先创立的。它是一个以类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基点,研究自然环境、社会结构、城市与建筑发展的学科体系。在类进入现代高科技信息生态文明时代后,去寻求自然生态的保护、与自然的和平共处营造了可持续发展的、适合的、理想和美好的环境则变得更加迫切和必要。
成阳
关键词:人聚环境以人为本艺术形式生态文明时代建筑学专业
环境的变迁与哲理被引量:4
1997年
袁飞鸿
关键词:人聚环境建筑环境哲学
环境资源评价普查理论与技术研究方法论被引量:9
1997年
以可持续利用的环境资源评价普查为基本目标,本文论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的方法途径:寻求环境资源的深层结构和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作用关系规律;建立环境资源的理论框架测何把遥感、GIS、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环境资源评价普查上海大都市环境绿化规划及有关工程中这一理论技术的实例研究。
刘滨谊
关键词:聚居环境居住环境
再论环境的科学研究被引量:9
1996年
再论环境的科学研究那向谦居学(FkistiCS)是由希腊学者(杜克塞迪斯C.A.DOXlldlS)在本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它由5个基本因素构成:自然环境、社会结构、建筑与城市、交通与通讯网络。杜克塞迪斯建议,应把“居学”做为一个...
那向谦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保护
从东西方环境理论的演进中谈建筑师创作思维的变化被引量:3
1995年
本文从东西方环境理论的发展和比较出发,论述了近现代环境发展中的三个起伏期,指出建筑师面临的对学科领域的渗透,创作视野和对空间环境的作用及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取舍等问题。
佟裕哲
关键词:建筑师建筑创作人聚环境

相关作者

刘滨谊
作品数:372被引量:6,290H指数:45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风景园林 小气候 规划设计 景观 景观规划设计
袁飞鸿
作品数:4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宁波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村镇 传统建筑文化 风水理论 规划思想 建筑活动
何俊萍
作品数:1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云南工学院
研究主题:建筑学术 建筑 华夏 住宅 人聚环境
吴良镛
作品数:241被引量:3,693H指数:36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研究主题:城市规划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科学 城市化 城市建设
赵维学
作品数:12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长春工程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
研究主题:地域性 八股 建筑 传承 城市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