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99篇“ 产科出血“的相关文章
- 产科出血计量垫单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产科出血计量垫单,包括用于垫在产妇臀下的铺单,铺单下侧连接设置出血计量袋;出血计量袋包括锥形收集口和与锥形收集口下方密封连接的透明的出血警示袋,出血警示袋容积为300‑600ml;通过出血计量袋可以即时观察...
- 马锦琪肖成炜刘岩王红艳武强
-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方法
- 2024年
- 探讨产科出血休克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2020.6-2023.6时收治的38例出血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发病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导致出血性休克的因素有:凝血功能紊乱,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等;女性在失血过多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休克,特别是在3500毫升-8000毫升的情况下。结论 失血量与休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针对失血量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恰当的处理,可以提高疗效,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 李秋燕
- 关键词:产科出血性休克
- 血栓弹力图对产科出血患者凝血状态影响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基于血栓弹力图对产科出血患者凝血状态影响的临床研究,为产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干预的理论基础,提高患者长期坚持的信心、指导医务工作人员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120例产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23年1月-2024年3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凝血检测,观察组产妇予以血栓弹力图检测.比较两组产妇一般资料,记录比较产妇年龄与凝血指标关系,记录观察组TEG相关参数,分析观察组产妇凝血功能指标与TEG参数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产妇年龄、孕周及BMI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与观察组产妇各项常规凝血指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产妇年龄越大,APTT、PT指标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D-D指标和年龄无明显相关性;观察组产妇产前TEG检测参数R均值为(4.17±0.85)分钟,K均值为(1.34±0.79)分钟,Angle均值为(69.87±5.21)度,MA均值为(72.79±6.56)mm;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TEG参数MA值与D-D呈显著正相关性,Angle与D-D呈显著正相关性,K与PT呈显著正相关性,R值与D-D呈负相关性,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检测在评估产妇凝血功能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通过监测TEG参数了解产妇凝血功能状态,为临床预防血栓形成提供有力依据.
- 温宝欣叶健翔梁瑜金盘国雄熊流新王宇李朝辉杨清婵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凝血状态产科出血
- 经桡动脉入路行动脉栓塞术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 马雪琴
- 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方案在产科出血介入术后患者主观症状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浅析症状管理理论在产科出血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基于前瞻性视角,以症状管理理论作为研究主体,参照常规综合护理,论述该理论主导下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在产科出血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价值。为此,设计样本40例,均来自本单位2012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产科出血并接受介入治疗者;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将20例纳入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护理;另20例纳入观察组,采取症状管理理论主导下的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护能力量表(ESCA)、症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上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ESCA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较之对照组更低,ESCA评分较之对照组更高,且观察组症状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更低,护理满意度较之对照组更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症状管理理论主导下的个性化护理,在产科出血症状管理领域收效良好,有助于整体护理提质增效。
- 廖燕尹石玲赵明慧熊琦
- 关键词:产科出血介入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主观症状
- 产科子宫切除术治疗产科出血的临床分析
- 2023年
- 探讨妇科产后大出血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120名妇科病住院的妇科病患,按随机编号分为2个组,其中试验组采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保守疗法。结果两组患者的入院天数明显大于正常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 试验组出血量明显大于正常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的出血处理比对照组短,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为100.00%,而控制组终止血液的成功率为70.00%,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6名病人出现了失血性休克,3名病人出现了骨盆腹腔炎,3名病人出现了罗韧带血肿。结果 8名病人出现了失血性休克,6名病人出现了骨盆腹腔炎,6名病人出现了罗韧带血肿。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33.33%和2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妇科大出血病人行子宫切开术,能有效地增加术后的止血效果。
- 王诗瑶孙祺媛李悦田冰郎依萌
-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产科出血
- 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方法
- 2023年
- 探讨产科引起导致产妇失出血休克的原因级及其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措施。方法 在过去两年中,选择了38例出血性休克的产妇,对临床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以对产妇出现出血性休克的原因进行了统计,并对休克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结果 在产科中,产妇出现出血性休克主要有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以及宫缩乏力等原因。此外,出血量越多,产妇出现休克症状的风险也越高。特别是当出血量在3500ml-8000ml之间时,更容易引发休克现象。结论 产妇出血量和休克有着重要关联,根据产妇出血量等因素给予适当的治疗,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保证产妇生命安全,值得应用。
- 张雪松
- 关键词:产科出血性休克
-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科出血临床效果
- 2023年
- 探究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分娩的50例难治性产科出血患者。50例患者年龄在18~42岁之间,平均年龄(25±3.5)岁;孕周在28~36周之间,平均孕周(27.6±3.5)周;剖宫产13例,阴道分娩37例。利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子宫动脉栓塞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减少,且患者术后24h内血尿便恢复正常;在术后24~48h内,两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均无显著差异;术后5d时两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水平均无显著差异;术后15d时两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均无显著差异;术后40d时两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水平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可显著改善难治性产科出血的患者治疗效果。
- 姚丽虹
-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产科出血凝血酶原时间
- 产科出血休克的临床原因及相关治疗对策
- 2023年
- 产科出血休克极为严重,本文分析了造成该疾病的因素并探讨了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措施。方法 将60例产科出血休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了汇总和分析,并对导致出血原因以及采取的治疗措施进行了研究,以期更为有效地指导临床工作。结果 患者经治疗后出血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对患者实施积极的治疗措施能有效的将次产妇出血量,对休克等症状进行缓解,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值得广泛推广。
- 王佳
- 关键词:出血休克影响因素
- 产科出血计量器
- 产科出血计量器,包括臀垫、储血兼计量器以及粘性条状活动性封口,臀垫的前面覆盖用于粘贴于产妇臀部的粘性层,并在粘性层表面粘贴可撕除的防粘贴纸;储血兼计量器为一上端开口的袋体,储血兼计量器的后边缘与臀垫的下沿相连,前边缘形成...
- 孙希文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吴连方

- 作品数:112被引量:2,045H指数:2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 研究主题:妊娠期 妊娠期糖尿病 胎儿 妊娠 妊娠糖尿病
- 徐冬梅

- 作品数:50被引量:412H指数:10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妊娠期糖尿病 旋毛虫 孕产妇死亡 孕产妇死亡率 孕妇
- 有风芝

- 作品数:47被引量:176H指数:8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孕产妇死亡 孕妇 基因多态性 孕产妇死亡率 孕产妇
- 王德智

- 作品数:105被引量:1,715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研究主题:孕产妇 妊娠合并症 妊娠高血压 剖宫产 胎儿
- 宋波

- 作品数:74被引量:521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 研究主题:影响因素 分娩方式 孕妇 孕产妇 冠状动脉分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