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2篇“ 亚高温“的相关文章
高延性地聚合物复合材料高温后力学性能研究
2024年
高温是服役结构可能面临的荷载形式,无机纤维由于具有高温熔化特性,会影响高延性复合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为了促进高延性地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实际应用,本工作通过开展单轴拉伸和压缩试验研究了其在经历20~200℃高温环境后的力学性能变化,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不同温度的微观结构,阐释了其力学性能变化机理。结果表明,当温度不超过100℃时,由于高温对地聚合物反应的促进作用,高延性地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延性以及抗压强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随温度的进一步升高,由于纤维的熔化效应,拉伸强度和延性逐渐降低;同时,高温蒸汽压的积累引起了更多微裂纹的生成,从而导致了抗压强度逐渐减小。高温有利于降低高延性地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拉伸裂缝宽度。
杨彦东卢博田浩卜剑冲
关键词:亚高温地聚合物高延性力学性能
持续高温作用下UHPC力学性能演化规律及机理研究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新一代基于四个理论研发的混凝土,即降低孔隙率、改善微观结构、提高均质性和增强韧性随着混凝土工程的大型化、巨型化、工程环境的复杂化以及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UHPC因其...
张韶琛
关键词:超高性能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
高温作用对钢-PE混杂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
2024年
为研究高温作用对钢-聚乙烯混杂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S/PE-HFRECC)压缩性能的影响,开展了其经历高温冷却后的静态压缩试验。以控制纤维体积总掺量为2%并改变两种纤维掺量的方式,将钢纤维和PE纤维混杂掺入水泥基材料中,制成PE2、S0.5PE1.5、S1PE1、S1.5PE0.5和S2类型的试件。对经不同温度作用后的各纤维配比试件静态压缩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钢纤维主要发挥增强作用,PE纤维主要发挥增韧作用。(2)当试验温度在200℃及以下时,试件的静态抗压强度不会因温度的上升而有明显变化;在300℃时,各类试件的静态抗压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S1.5PE0.5和S2试件的抗压强度最高;在400℃时,除S2试件外其他试件的抗压强度均存在下降现象。(3)各类型试件的峰值应变均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大。当温度相同时,各类型试件的峰值应变与PE纤维的掺量呈正相关,说明PE纤维的加入能提高试件的变形能力。(4)S2试件的应力峰值前韧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他试件随着温度的升高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S2试件在400℃时应力峰值前韧度达到最大值,其他试件则在300℃时韧度最大;当温度≯300℃时,S1.5PE0.5的试件应力峰值前韧度高于其他试件。
吴楚奇李亮李正鹏吴俊顾珑
关键词:亚高温抗压强度韧性
高温环境下硫铝酸钙--氧化钙膨胀剂--水泥二元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行为研究
禚龙
碳化硼对铁矿石混凝土高温后性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以5%的碳化硼等质量取代褐铁矿砂,制备了强度等级C50和密度等级RS2的铁矿石防辐射混凝土,研究了其在不同高温温度下的热工性能以及145℃处理5 d前后力学及耐久性能,分析了碳化硼在高温前后对铁矿石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机理。结果表明:碳化硼的掺入提高了铁矿石混凝土的比热容、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抗折强度,但降低了铁矿石混凝土的表观密度、抗压强度;高温后,碳化硼的填充效果明显,优化了气泡参数,提高了铁矿石混凝土微观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减缓铁矿石混凝土耐久性能劣化过快的情况,维持铁矿石混凝土高温后的防辐射稳定性。
侯景鹏魏浩然
关键词:碳化硼亚高温热工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
高温裂隙气-汽压作用下岩石近表Ⅰ-Ⅱ复合型裂纹起裂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我国西南地区隧道近表围岩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易产生湿热病害。围岩裂隙水汽化会产生裂隙气-汽压,影响裂纹起裂强度及扩展路径。为研究高温裂隙气-汽压岩石裂纹起裂机制,基于裂隙气体状态方程及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推演了远场压剪应力和裂隙气-汽压共同作用下岩石裂纹起裂模型及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提出压剪复合应力状态下的起裂准则及起裂强度和临界起裂角的计算方程,分析裂纹尖端周向应力分布规律及起裂特征,讨论各参数对起裂强度及临界起裂角的影响。结果表明:裂隙气-汽压受温度和气体饱和度共同控制,温度占主导因素;在低、高裂纹倾角时,K_(Ⅰ)远大于K_(Ⅱ),裂纹以张拉起裂为主,裂隙气-汽压起促进作用;裂纹倾角处于15°~75°范围,K_(Ⅰ)和K_(Ⅱ)较为接近,裂纹以压剪复合起裂为主,裂隙气-汽压起抑制作用;裂纹尖端周向应力呈正弦式分布,最大周向应力随裂隙气-汽压增大而减小,临界起裂角随裂隙气-汽压增大而增加;随温度增加或气体饱和度增加,起裂强度减小,临界起裂角增加;理论计算与室内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为高温高湿环境下隧道近表围岩裂纹扩展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李尉陈文化
关键词:岩石力学亚高温应力强度因子
高温作用下国产ECC早期力学性能研究
2022年
为研究不同高温作用下国产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的早期力学特性,通过抗压试验、单轴拉伸试验、四点弯曲试验和断裂性能试验,分析了50℃、100℃、150℃、200℃4种不同高温作用下国产ECC早期抗压性能、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及断裂性能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温有利于国产ECC早期抗压强度及断裂韧度的提升,其抗压强度和断裂韧度均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强;50℃的高温作用可提高国产ECC早期拉伸性能与弯曲性能;100℃温度作用下,国产ECC部分力学特性已经劣化,但仍具有优异的抗变形能力;在温度继续升高后,国产ECC早期抗变形能力明显减弱,但强度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国产ECC经不同高温作用后仍可保持良好的早期力学性能。
马凯郭小盛李名义左中和
关键词:亚高温早期力学性能断裂韧度
高温下土壤含水率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2022年
为探究土壤含水量对高温下辣椒生长的调节作用,研究小组选择在2021年4—7月进行辣椒培育试验,观察高温(平均气温39 ℃)下6个不同品种的辣椒幼苗在不同土壤含水率下的形态性状和生理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同一品种辣椒,在不同土壤含水率下幼苗的株高差异显著,而幼苗的鲜重、干重、茎粗和叶片生长情况等无明显差异,同种处理下,各品种辣椒幼苗的株高表现趋势基本一致;保证每天补水,5次测量结果显示,同一品种辣椒,土壤含水率为40%比30%时株高增长量大,品种5最为明显,40%土壤含水率下株高增长量比30%土壤含水率下株高增长量多35.3%;而且在40%的土壤含水率下,高温胁迫下辣椒落花、落叶、萎蔫等情况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可见,在高温条件中,40%的土壤含水率更适合大部分辣椒生长。
刘文宇李彦仪李欣余林蔓张宇民
关键词:辣椒亚高温土壤含水率
灌溉量对高温下番茄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21年
针对设施园艺生产中常出现的高温现象,以番茄幼苗为试材,研究了补充灌溉80%腾发量(ET;处理1)、100%ET (处理2)、120%ET (处理3)的水分对高温条件下幼苗光合作用及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处理3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Fm/Fv)等生理指标及植株干物质积累、壮苗指数、生长函数等生长指标均表现为最高,并且与处理1差异显著。处理1与处理2叶片Pn较处理3降低的同时,都伴随着气孔限制值(Ls)的升高。综合分析认为,120%ET的灌溉量可以维持高温下番茄幼苗较高的光合作用,缓解高温胁迫,提高幼苗质量。
张洁赵瑞刘鑫娜王谦文涛
关键词:补充灌溉亚高温番茄光合特性壮苗指数
高温胁迫下不同昼夜温差对番茄秧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为明确高温胁迫下不同昼夜温差对番茄秧苗期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大果型番茄品种合作906为试材,在人工气候室模拟番茄苗的生长环境,以日温30℃、夜温26℃为对照(CK),研究了高温(日温35℃)条件下不同昼夜温差(0、3、6和9℃)处理对番茄苗株高相对生长速率、茎粗相对生长速率、壮苗指数以及叶片光合特性指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温35℃对番茄苗株高和茎粗生长速率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9℃昼夜温差处理的株高较CK降低较少(10.81%),茎粗生长速率与CK差异不大,且壮苗指数与CK接近。不同昼夜温差处理的番茄叶片气孔导度均高于CK,其中0℃昼夜温差处理的气孔张开程度最大,9℃昼夜温差处理的气孔张开程度与CK接近。35℃日温胁迫会导致番茄苗叶片光合能力降低,其中昼夜温度为9℃时水分利用效率较CK降低得最少(19.17%),更有利于叶片干物质的积累。在高温环境下,9℃昼夜温差有利于番茄苗生长。
黄媛李瑜玲李瑜玲武猛高欣娜康艺凡陈诚张燕李海杰杨英茹
关键词:亚高温昼夜温差番茄幼苗生长水分利用效率

相关作者

李天来
作品数:983被引量:7,008H指数:42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番茄 日光温室 温室 保温被 光合作用
张洁
作品数:468被引量:1,715H指数:22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
研究主题: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光栅光调制器 番茄 光调制器 拉曼
徐晶
作品数:15被引量:144H指数:6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辽宁省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亚高温 番茄 温室番茄 亚高温处理 光合作用
张旭
作品数:1,282被引量:6,422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肾肿瘤 后腹腔镜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膀胱肿瘤
任连生
作品数:212被引量:388H指数:11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膀胱肿瘤 小鼠 棒束孢 动物模型 膀胱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