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57篇“ 五四文学“的相关文章
- 论路翎抗美援朝创作对五四文学传统的继承与调适
- 作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文坛崛起的新星,路翎执着地实践着“五四”文学传统,深化了文学写“人”的探索。特别是其抗美援朝文学创作,其中的人性叙写接续起了处于断续之间的“五四”文学传统,以“异端”形态存在于主流文学之中。但恰恰是这...
- 刘青萍
- 关键词:路翎五四文学传统
- 五四文学男性出走问题研究
- 2023年
- 文学中的出走母题是新文学伊始就呈现出的重要叙事模式,集中表现了五四文学个性解放的诉求。但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女性,而忽视了男性。事实上,五四文学的男性出走叙事在性别伦理、社会政治与文化生活以及个人情感与内心矛盾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独特性。出走者以家为原点,走出家门、走出故乡甚至走出国门,进而走向社会、走入外乡乃至走进国外,完成从家到社会公共空间两个场域的转换,昭示他们在父子(辈)、夫妻、家国等关系中的挣扎。其历经的困顿、觉醒、筹备、行动、终局、后延(归家)等过程,反映出灵魂出走与肉体出走两种出走形态,透露出兼具多重身份的男性出走主体多层次、多方位的出走,反映出五四时期与五四文学中复杂的时代风貌。
- 胡伟婧
- 关键词:五四文学出走时空叙事灵与肉
- 老舍小说与五四文学精神探究
- 2023年
- 老舍生于北京,也长于北京。1919年,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同时期的文艺复兴、思想启蒙运动波及中国,各种西方“思潮”“主义”大量涌进,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碰撞中重塑自身文化心理结构。老舍并未赶上这场轰轰烈烈如大浪淘沙般的文化心理洗礼,而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即将落下帷幕之际登上文坛。作为20世纪中后期的知识分子和教育工作者,他重新审视了五四运动,并进行了反思。与“五四”时期其他作家相比,老舍对五四运动的热情并不高,甚至自称采取了“旁观者”“局外人”的态度。虽然置身于“五四”圈外,但是五四运动使老舍认识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现实状况,知晓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具体表现。老舍继承了五四文学精神,但也并非盲目地全盘接受,他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冷静的视角、更加含蓄的情感,将自己的思考与五四文学精神内涵融合起来,灌注于其充满“市井气”的小说创作中。文章以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文学革命的内涵为依据,聚焦老舍与“五四”的联系,探寻五四文学精神对老舍小说创作的影响。
- 汪楠陈思源
- 关键词:老舍五四运动五四文学精神小说创作
- 翻译文学与五四文学语言的形成
- 十九世纪末至五四时期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重大转型时期,也是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急剧变革时期,文学语言由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白话文学则由长期以来文学多元系统中的边缘地位走向了中心。在这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翻译影响之下建构的现...
- 徐宜修
- 关键词:翻译文学文学语言白话文运动
- 探析路翎对五四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 2023年
- 20世纪40年代,在新的历史语境下,路翎以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自觉沿着“五四”现实主义的文学方向前进,坚定地继承和发展了“五四”文学传统。本文主要以路翎20世纪40年代的小说创作为例分析路翎对“五四”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从重申“五四”文学启蒙与批判的主题、塑造具有“原始生命强力”的“新人”以及坚持欧化语言风格这三个方面来探析。研究路翎小说与“五四”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看到“五四”文学传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也让我们对于路翎创作的文学价值与意义有了重新的审视。
- 高怡
- 关键词:路翎
- 清末的白话报人与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关联
- 2023年
- 清末的白话报人在五四文学革命中扮演的角色,可分为“推动者”“游离者”“反对者”三类。“推动者”之于文学革命的意义显而易见,但那些游离于文学革命之外的白话报人,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以其精神或行动,间接地支持了文学革命。文学革命中“推动者”与“反对者”之间的“文白之争”,表面上是语言形式与文学观念之争,其实质是文学的“权位”(“正宗”)之争。由于清末白话报人的代际差异和籍贯、文学趣味的不同,他们在文学革命中发生了分化。
- 张向东
- 关键词:文学革命籍贯文学趣味
- 五四文学革命对章太炎文学语言观的继承与转化被引量:1
- 2023年
- 五四文学革命时流行的“古白话”思维,将章太炎提及的中国语言发展历史中的“言文合一”现象绝对化、普遍化,强行将一些文言作品转化成“古白话”,背离了章太炎以小学为根基的白话思路。同时新文学中的“芟夷典故之风”“‘起于应用’的文学观”“深揪用字错误的论争策略”借鉴了章太炎修辞立诚的文章观,却抛弃了“修辞立诚”中的文字考证基础。五四文学革命在转化章太炎文学语言观的同时,章太炎也对文学革命进行了思考,强调白话对文言的依赖,展示言文合一的难度。
- 王小惠
- 关键词:五四文学革命章太炎文学语言观古白话文言
- 五四文学的市民性渗入——对于20世纪40年代话剧通俗化的逆向考察
- 2023年
- 20世纪40年代上海话剧的趋俗化,体现在学习借鉴市民文学以及市民话剧的演剧方式等方面。推及40年代各种文学形态的通俗化以及30年代的市民通俗文学形貌,可以看出“五四”被遮蔽的市民性。“五四”时期是旧派市民小说低潮期,更是现代市民文学的萌芽期,“五四”开启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市民小说的时代,其现代市民性的渗透体现在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诸方面。从左翼文学和通俗文学互动的视角切入20世纪40年代上海话剧趋俗化的研究,亦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发展规律的尊重。
- 尹诗
- 关键词:五四文学上海话剧
- 革命意识与五四文学新变
- 2022年
- 五四新文学在发端之际便被植入了强烈的革命基因,并伴随着文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定位调适而不断锐化,形成了崇尚变革、指向根本、干预现实的革命意识。在此意识影响下,新文学发生一系列变化:在文学性质方面,高扬意识形态属性;在文学功能方面,强调文学的宣传、组织功能;在文学接受方面,观照普罗大众的需求。这些变化促成了"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范式转变,使中国新文学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 韩宇瑄唐忠宝
- 关键词:五四文学
- 师陀《一片土》与五四文学传统
- 2022年
- 师陀的《一片土》延续了五四时期文体互融的传统,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文体特征也与其行脚人的题材相互契合。行脚人"他"的身上有鲁迅式"过客"的深刻影响,但"他"流浪的起因是完满而非痛苦,与田汉笔下的流浪者更为相像。师陀在《一片土》中并未采用自然与社会对立的模式刻画乡土,对乡土景物人事的诗意描绘显现出京派的陶染,但"他"并不视乡土为灵魂的安宁土。因完满而跋涉,不因短暂的美好而停留,"他"的流浪不是自我与他者的对抗,而是在个体内部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迷惘与追寻。
- 司方维
- 关键词:师陀文体行脚乡土
相关作者
- 李宗刚

- 作品数:172被引量:390H指数:9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五四文学 教育体制 民国 英雄叙事 文学教育
- 朱德发

- 作品数:153被引量:336H指数:9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现代中国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五四文学 文学史 文学史书写
- 杨春时

- 作品数:278被引量:1,555H指数:21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 研究主题:主体间性 美学 文学思潮 实践美学 审美
- 王佳琴

- 作品数:44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
- 研究主题:语言变革 五四文学 文学语言 五四小说 解放区小说
- 袁良骏

- 作品数:108被引量:20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武侠小说 金庸 侠义小说 通俗文学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