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篇“ 二叠纪末期“的相关文章
- 小丫穿越记 二叠纪末期——第三次生物大灭绝前
- 2024年
- 米海兵(编绘)
- 海洋酸化与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绝灭实例研究
- 海洋酸化作为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绝灭的诱发因素之一,是当前研究数据与理论匹配性的一个好例子。许多学者均正在探讨海洋pH值在现代有所下降的事实,用以研究海洋酸化作用是二叠纪大绝灭事件的组成过程这一理论的可能性。现代海洋的pH值...
- Steve Kershaw
- 关键词:海洋酸化二叠纪末大灭绝
- 文献传递
- 二叠纪末期海洋缺氧:来自黄铁矿形态的证据
- 晚二叠世是古生代环境和生物演化的重要时期,也是重要的"冰室气候"时期,但其中仍然含有大量的富有机质沉积,并发育成为我国南方扬子板块重要的烃源岩层位。为恢复这一时期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我们对湖北恩施赵家坝剖面大隆组硅质岩和...
- 遇昊陈代钊韦恒叶汪建国常华进
- 关键词:草莓状黄铁矿烃源岩晚二叠世扬子板块
- 文献传递
- 二叠纪末期海洋缺氧:来自黄铁矿形态的证据被引量:9
- 2011年
- 晚二叠世是古生代环境和生物演化的重要时期,也是重要的"冰室气候"时期,但其中仍然含有大量的富有机质沉积,并发育成为我国南方扬子板块重要的烃源岩层位。为恢复这一时期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我们对湖北恩施赵家坝剖面大隆组硅质岩和四川广元上寺长江沟剖面大隆组碳酸盐岩中草莓状黄铁矿的粒径大小和分布进行了测量、统计和研究。统计结果显示,这些硅质岩和灰岩样品中的草莓状黄铁矿基本为原生,少见自行晶和后期充填,具有如下特点:单体粒径普遍偏小,变化范围相当狭窄,大多数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小于5μm,80%以上的粒径小于7.7μm。这些粒径特征和分布特点表明,我国南方记录的晚二叠世大隆组烃源岩沉积于台内盆地极度缺氧(甚至硫化)的海洋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另外,该时期的极度缺氧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之交的大规模生物灭绝拉开了序幕。
- 遇昊陈代钊韦恒叶汪建国常华进
- 关键词:草莓状黄铁矿晚二叠世扬子板块
- 湖北兴山大峡口二叠纪末期缺氧环境中的有孔虫
- 华南晚二叠世的有孔虫已有较多报导,然而目前所发现的有孔虫基本上是来自含氧量正常的灰岩相地层,个别报导来自贫氧的硅质岩相。对于缺氧甚至还原环境中的有孔虫,迄今尚未有系统详细的报导,因为在这种环境下生物原本就稀少,同时还有后...
- 张木辉顾松竹
- 关键词:有孔虫缺氧环境二叠纪末期
- 文献传递
- 广西东攀剖面二叠纪末期牙形石动物群:浅水相与深水相的对比
- 二叠-三叠纪之交发生了显生宙以来最大的一次生物灭绝,导致90%以上种一级别的海洋生物和70%左右属一级别的陆相脊椎动物的灭绝。然而对于该灭绝事件的模式和原因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区别。不同剖面之间的对比研究,特别是浅水相与深...
- 罗根明赖旭龙冯庆来江海水张克信孙亚东吴俊
- 关键词:牙形石动物群地层对比二叠纪末期
- 文献传递
- 黔桂皖二叠纪末期硅泥质岩相地层中的介形类(英文)被引量:4
- 2009年
- 对广西柳桥剖面、贵州晒瓦剖面和安徽平顶山西剖面晚二叠世末期硅泥质岩相地层中产出的介形类化石进行了系统分类学研究,共鉴定介形类化石30属86种,其中包括1个新属Denticupachydomella Yuan gen.nov.和2个新种Pseudobythocypris guiqianensis Yuan sp. nov.和Denticupachydomellaspinosa Yuan sp.nov.。该动物群主要由薄壳和个体较小的介形类组成,呈现出以古生代分子为主,同时含有少量典型中生代先驱分子(如:Abrobair-dia,Lobobairdia)的混合动物群面貌。通过这些剖面之间的对比以及与前人研究资料对比,发现各剖面产出的介形类动物群具有强烈的地方性,三个剖面之间无相同分子,亦仅有20种曾报道于欧洲和东南亚等地区晚石炭世-晚二叠世地层。
- 袁爱华CRASQUIN Sylvie冯庆来顾松竹
- 关键词:介形类二叠纪深水相
- 广西东攀剖面二叠纪末期牙形石动物群:浅水相与深水相的对比被引量:3
- 2008年
- 对华南的广西东攀剖面二叠纪末期至三叠纪早期的牙形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二叠纪末期同沉积的灰岩透镜体中(第3层和第5-2层)获得了丰富的牙形石.共鉴定出牙形石P1分子1属8种,包括一新种:Neogondolella dongpanensissp.nov.该剖面牙形石产出的特点表明这些牙形石属于Neogondolella yini带,且该剖面的第3-5层相当于煤山剖面的24层.根据牙形石资料和前人已发表的放射虫资料,认为东攀剖面的Neoalbaillella optima带至少延伸到了N.yini牙形石带的上部.
- 罗根明赖旭龙冯庆来江海水Paul Wignall张克信孙亚东吴俊
- 关键词:二叠纪末期牙形石动物群地层对比
- 星座图法在二叠纪末期Albaillella属放射虫化石形态分类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6年
- 晚二叠世放射虫Albaillella属分布广泛,壳体结构相对简单,性状演化较快,具有重要的地层学价值(Kuwahara,1997),但这也给形态种分类带来许多困难。本文选用产自广西扶绥东攀剖面的一批保存完好的Albaillella属放射虫化石样品,对样品壳体的七种形态性状进行测量,并将其进一步转换为七种数值分类指标。尝试应用星座图法综合利用这些指标进行分类,并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二次规划模型,量化分类指标权值,最后依据此权值对新样品进行判别。文末讨论了此方法的适用范围。
- 金雨溪宣闯冯庆来
- 关键词:星座图二叠纪
- 桂西南柳桥地区二叠纪末期浅水相小有孔虫动物群被引量:6
- 2005年
- 本文研究了广西扶绥县柳桥地区二叠纪末期的浅水相小有孔虫动物群。该动物群赋存于硅质岩相地层中的灰岩夹层里。动物群丰度和分异度均较高,共发现12属25种。其中包括长兴期的常见分子如Glomospira,No-dosaria,Colaniella等。此有孔虫组合与Colaniella组合大致相当,可以与类Paleofusulina带和Gallowayiella带相对比。
- 顾松竹彭凡何卫红冯庆来金雨溪
- 关键词:二叠纪末期小有孔虫动物群地层学意义
相关作者
- 冯庆来

- 作品数:200被引量:1,537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放射虫 剖面 滇西南 硅质岩 二叠纪
- 顾松竹

- 作品数:40被引量:411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北祁连造山带 深水相 二叠纪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大隆组
- 遇昊

- 作品数:13被引量:8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晚二叠世 烃源岩 硅质岩 海平面变化 栖霞组
- 赖旭龙

- 作品数:86被引量:659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
- 研究主题:牙形石 古DNA 分子化石 化石 生物标志化合物
- 金雨溪

- 作品数:5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二叠纪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二叠纪末期 大隆组 二叠系-三叠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