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74篇“ 乡村精英“的相关文章
- “村政数治”中乡村精英的出场逻辑与功能再造
- 2025年
-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其落脚点仍然在农村。然而当前乡村治理实践中,治理主体冗杂而导致的乡村基层治理效能孱弱问题日渐凸显。乡村精英群体参与乡村治理活动具有其独特的传统性和时代性,适时重新梳理乡村精英的出场逻辑,厘清其参与乡村治理的根本依据,界定其进行乡村治理的一般方式,对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效能大有裨益。但检视现实不难发现,我国乡村精英群体目前还主要存在脱离乡村治理场域、返乡垄断乡村治理资源这两类问题。为此,应顺应时代需要及时引入数字技术,先行打通乡村精英的返乡通道,再化解其对乡村治理资源的精英垄断,助力乡村基层治理资源的合理流动,以构建数字赋能乡村精英功能再造的全新路径,最终实现其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高效,助力乡村振兴的进一步实现。
- 陈非凡
- 关键词:乡村治理乡村精英数字乡村
- 乡村善治之路:基层党建引领下乡村精英参与乡村治理研究
- 2025年
- 近年来,乡村精英群体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备受重视,他们在乡村社会中扮演着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角色。文章从政治领导力、经济支持力、文化引领力三个方面解析基层党建对乡村精英治理格局的重塑,并进一步从组织耦合、利益耦合、权利耦合三方面探索分析基层党建引领乡村精英共同体推动乡村治理的实践路径,力图为基层党建引领乡村精英共同体推动乡村治理提供更加充实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 王程娜王昀
- 关键词:乡村精英基层党建乡村治理
- 中国乡村精英的实存图景及其治理角色被引量:1
- 2024年
- 作为乡村社会的重要治理主体和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乡村精英在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构筑农业产业精英形式、解决本土乡村纠纷和育导村民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当前少数乡村社会却呈现出群体解构中政治精英与经济精英并存的二元分立图景、经济精英与政治精英一体化的合流图景、文化精英的文化功能式微图景,以及赋权机制之下政治精英的权力主导图景。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各类乡村精英的协同推进对于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资源合理配置,最终实现乡村社会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若要充分发挥不同乡村精英主体的治理功能,必须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各类乡村精英主体生存的现实图景与治理角色,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科学、高效、有序推进。
- 张英魁裘志远
- 关键词:乡村精英乡村治理
- 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乡村精英赋能乡村治理研究
- 2024年
- 乡村精英作为乡村社会中的关键群体,在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乡村精英利用自身优势,通过构建社会网络、培育信任关系和建立社会规范,促进资源整合和社区凝聚力,推动乡村治理与发展。政府应平衡乡村精英的社会资本,帮助和促使其构建和谐的乡村社会关系网络、提升信任度、发挥规范作用、加强能力建设,并且制定和优化乡村精英的激励机制,提高乡村精英的治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和乡村发展的全面振兴。
- 贺书霞赵美
- 关键词:乡村精英社会资本乡村治理
- 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的中国乡村精英变迁历程、逻辑与展望——兼论乡村振兴中乡村精英主体的发展变化被引量:2
- 2024年
-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积极引导乡村精英投身乡村振兴,是人才得以回归的重要途径。研究传统社会中乡村精英的变迁历程,对回答当今社会“谁来治村”“怎样治村”的问题可以提供历史镜鉴。通过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对乡村精英治村的变迁历程进行分析,将乡村精英主体的变迁历程划分为传统时期、混战时期、集体化时期、后集体化时期以及新时代五个阶段,揭示不同时期乡村精英与制度的关系,可以对“谁来振兴乡村”提供一种制度自信。
- 罗晓
- 关键词:乡村精英历史制度主义
- “乡村精英”及其社会认同的理论再审视
- 2024年
-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变量,“精英回流乡村”现象值得关注,“外来精英进乡”成为新的趋势,“乡村精英的社会认同”需要理论再审视。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构建“身份认同-利益认同-文化认同”分析框架,探讨不同乡村精英直面的社会认同难题。研究发现,外来精英陷入“身份认同”窘境,乡村精英间存在“利益认同”藩篱,留乡精英面临“文化认同”危机。基于此,提出破解“乡村精英”认同异化的方略:一是“外来精英”需主动融入以强化“身份认同”,二是“乡村精英”间需谋求多元利益共生,三是“乡村精英”需以文化共融来构筑地方文化。通过再造精英间关系联结,强化社会认同,消解乡村精英间罅隙,完善乡村人才体系,促进乡村振兴。
- 许志中
- 关键词:乡村精英社会认同
- 共生理论视角下校村协同培育乡村精英路径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乡村精英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引导和主导作用,是提升乡村发展质量的关键群体。研究发现,共生理论在制度环境、组织机制和价值单元等方面能够较好契合校村共育乡村精英的协作模式。高校协同乡村自组织、资源禀赋、人才基础和发展意愿,可以赋能乡村精英培育和人才振兴,双方通过科学管控利益分配可形成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校村共同体为共生理论视角下提升乡村精英培育质量与效率提供了操作空间。在组织层、个体层、要素层三个共生层面,校村共同体构成共生单元,并完成乡村精英培育的引导、协调和评价利益机制设计。通过架构多元组织场景、充实个体自我效能感、重构校村价值要素,可促使乡村共同体在共育乡村精英过程中实现并维持对称互惠共生的动态平衡。
- 周坤王进
- 关键词:共生理论乡村精英共育
- 近代早期英格兰乡村精英与基层执法
- 2024年
- 在近代早期英格兰,警役作为负责收税与治安的基层官员,在国家建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主要由一批在财产、年龄、男性家长和老住户身份等方面占有优势的乡村精英担任。受制于王室官员与村民代表的双重身份,一方面警役认同国家权威,积极执行国家法律;另一方面,他们作为当地社区的一员,又会考虑邻居的意见,有时为照顾周围村民利益,不惜违抗上级命令。从17世纪后期开始,警役人员的具体构成发生了变化,大量一般村民出任此职,而众多乡村精英则逐渐退出,这使得警役的官方属性逐渐超越社会属性。从基层执法看近代早期英格兰国家形成,需要认识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乡村精英参与基层执法的具体情形有所不同。
- 杨松涛
- 关键词:基层执法乡村精英
- 政府回应、乡村精英与农户环境整治支付意愿研究
- 2024年
- 基于安徽省肥西县715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政府回应、乡村精英、村庄归属感等因素对农户环境整治支付意愿的影响,为建立农户合理付费的环境整治经费保障模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75.8%的受访农户愿意为环境整治付费,意愿支付水平在33.72~44.48元/月·户之间;(2)政府回应、乡村精英等因素对农户是否愿意付费的决策产生显著影响,政府回应每优化1个单位,农户愿意为环境整治付费的概率提高5.0%,乡村精英作用每加强1个单位,农户愿意为环境整治付费的概率提高5.6%;(3)乡村精英、村庄归属感等因素显著正向影响有支付意愿农户的支付水平。因此,为提升农户环境整治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应畅通基层治理政民沟通渠道,塑造回应型政府形象;优化乡村精英服务环境,调动发挥乡村精英参与环境整治的号召力和协调作用;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提高农户村庄归属感,促进农户发挥环境整治的主人翁精神。
- 付文凤翟原青郭杰
- 关键词:政府回应乡村精英农村环境整治
- “背冰”仪式、乡村精英与村落共同体 ——一项基于山西省长旺村的研究
- 在中国的社会学研究中,本土的社区或村落等区域研究一直是学者们不断讨论的研究对象,同时在研究方法抑或视角上,有从纵向的历史角度探讨其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也有从横向的结构层面审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同时,村落内的仪式也进入...
- 陈剑飞
- 关键词:乡村精英社会变迁
相关作者
- 刘路军

- 作品数:15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北大学
- 研究主题:乡村精英 乡村 比较政治学 研究范式 政治研究
- 祝苏东

- 作品数:10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
- 研究主题:乡村精英 农业科技 博弈 乡镇政权 乡村民主
- 王慧

- 作品数:28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 研究主题:乡村精英 乡镇政权 影响因素 Y 观光
- 臧得顺

- 作品数:13被引量:14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经济社会学 农地产权制度 乡村精英 格兰诺维特 新经济社会学
- 瞿谋

-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乡村精英 财富分配 行动逻辑 灾后 低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