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2篇“ 主要栽培因子“的相关文章
- 贵卓玉9号主要栽培因子的试验研究
- 2019年
- [目的]探索和集成杂交玉米新品种贵卓玉9号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法] 2017年进行了播种期、密度、施肥量单因子试验。[结果] 4月9日播种的产量最高,为12 383.85 kg/hm^2,4月1日播种的产量为12 189.15 kg/hm^2位居第二,最佳播期在4月1-9日之间;在密度49 500株/hm^2时产量12 533. 10 kg/hm^2为最高,密度57 000株/hm^2的产量为11 929.95 kg/hm^2位居第二,最佳密度在49 500-57 000株/hm^2之间;当施肥量达900 kg/hm^2时产量12 383.10 kg/hm^2为最高,施肥量750 kg/hm^2的产量11 848.80 kg/hm^2位居第二,最佳施肥量在750-900 kg/hm^2之间。[结论]结果为贵卓玉9号的推广种植奠定基础。
- 王海林王华赵耀金方明
- 关键词:播种期施肥量
- 紫色辣椒主要栽培因子优化及光合指标研究
- 试验以早期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从19个辣椒组合中筛选出了最佳紫色组合FL-2×1111PYTZR-1-2-2;进一步以该紫色辣椒组合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密度、定植时期、硼肥、饼肥和氮肥五个主要栽培因子对其产量、品质及光合...
- 唐金宝
- 关键词:紫色辣椒生长发育栽培因子光合指标
- 文献传递
- 直播主要栽培因子对杂交晚粳甬优538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采用回归最优设计方法,研究了杂交晚粳甬优538作单季直播时播种期(X1)、播种量(X2)、尿素用量(X3)和各期施氮比例(X4)对产量等8个主要性状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栽培效应播种期〉播种量〉施氮比〉尿素用量;播种期对齐穂期、结实率、产量等6个性状,播种量对最高苗数、每穂总粒数、产量等7个性状,尿素用量对分蘖数、有效穂数等4个性状,施氮比对株高、千粒重、产量等6个性状有显著影响,且因子间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全因子模拟筛选单产≥750 kg/667 m2的优化措施:播种期6月2-5日,播种量1.25~1.41 kg/667 m2,施氮量(尿素)36.3~40.0 kg/667 m2,其中幼苗肥占28%~32%、分蘖肥占32%~28%、壮秆肥占18%~22%、穂肥(促花)占22%~18%。
- 姚坚姚海根张晓伟孔燕李瑾边永高
- 关键词:直播杂交粳稻农艺性状
- 主要栽培因子对油菜菌核病发生的影响
- 2014年
- 在天水市秦州区秦岭乡进行的油菜主要栽培因子对菌核病发生程度影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播期与茬口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播种密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施氮水平影响不显著;适期晚播、合理轮作、合理密植可有效控制或减轻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增强植株的抗病性,并显著提高油菜产量;合理增拖氮肥能提高油菜的产量。
- 张旭东郑小龙张志鸿
-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栽培因子
- 杂交晚粳稻“甬优8号”直播主要栽培因子的高产研究
- 2014年
- 采用回归设计,研究了杂交晚粳稻“甬优8号”在直播条件下,播种期(X1)、播种量(X 2)、纯氮用量(X3)和各期施氮比例(X1)对产量的作用效应.应用回归函数模型分析了各栽培因子及因子间对产量的相互关系,并进行因子模拟寻优,筛选出单产≥650 kg/667 m 2的优化方案,即播种期5月3 1日~~6月3日,播种量1.1~1.4 kg/667 m2,纯氮用置17.9~18.8 kg/667 m2,各期施氮比例为幼苗肥29% ~ 33%、分蘖肥28%~31%、壮秆肥19% ~23%、穗肥(促花肥)18% ~21%.
- 张晓伟
- 关键词:甬优8号直播栽培因子
- 主要栽培因子对油莎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 var. sativus beock)是一种草本植物,其块茎含油量较高,可加工成生物柴油,且其适宜性强,可种植于边际性土地,符合我国开发生物能源“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
- 黄明华
- 关键词:油莎豆种植密度播种期烯效唑
- 文献传递
- 主要栽培因子对甘蓝型油菜各枝序角果含油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为了研究不同播种期、密度、氮肥对油菜各枝序含油量的影响,同时研究油菜不同枝序不同层次含油量的变化规律,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华油杂9号’为材料进行系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氮肥增加,各枝序含油量均显著降低,平均增加纯氮15kg/hm2,各枝序含油量降低0.54%~0.98%;第4个播期的各枝序含油量明显低于前3个播期,即晚播(11月1号以后播种)不利于油分的积累;不同密度下各枝序含油量变化规律并不十分明显。主枝含油量要大于各分枝含油量,各分枝含油量从上至下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主枝从下至上含油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主枝角果较多的情况下顶层部分的含油量要稍高于下层部分的含油量,主枝角果越多,含油量变异幅度越大,最大变异达到3.68%。
- 徐正华曾宇颜梅李京胡立勇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栽培含油量
- 西兰花高产高效栽培中主要栽培因子与其生育期和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为实施西兰花的高产高效栽培,以西兰花"绿雄90"为试材,选择定植苗龄、种植密度、氮肥用量3个主要栽培因子布置田间试验,测定有关参数,建立西兰花生产中的主要栽培因子与生育期和产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定植苗龄(x1)、种植密度(x2)、氮肥用量(x3)对其生育期(y1)和产量(y2)影响的数学模型为y1=75.1322+1.6361x1-0.0001x2+0.0014x3(r=0.8888**),y2=14 999.1852+404.0006x1-0.1986x2+3.6196x3(r=0.6058**)。利用模型组创西兰花标准化栽培技术,对开展西兰花生产决策和调控具有良好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 刘伟明汪恩国
- 关键词:西兰花种植密度氮肥用量生育期
- 主要栽培因子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交互效应
- 采用正交试验随机区组设计,以有机肥为因素A,种植密度为因素B,留叶数为因素C,研究了各处理对烟株农艺性状、生理生化指标以及烟叶产质量方面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烤烟生长前期,主要栽培因子对烤烟农艺性状影响甚微,中后期由...
- 李宇威
- 关键词:烤烟栽培因子生长发育产质量
- 文献传递
- 3个主要栽培因子对春甘蓝叶球裂球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灌水次数、追肥量和定植密度3个栽培因子是否为引起春甘蓝叶球过早裂球的主要因素。【方法】以春季栽培甘蓝品种"秦甘60"为材料,在栽培过程中设置不同灌水次数(间隔6,8,10(CK),12,14d灌水1次)、追肥量(150,225(CK),300,450kg/(hm2.次))和定植密度(67500,60000(CK),52500,45000株/hm2)处理,当叶球生理成熟后延长采收时间,统计叶球的裂球率和裂球指数随采收期延长的变化动态,确定3个栽培因子对叶球裂球性的影响。【结果】3个栽培因子中,不同处理春甘蓝的叶球裂球率和裂球指数均随采收期的延长而增加,且在一定采收期内各处理间表现为显著性差异;"秦甘60"灌水1次间隔6或8d较间隔10,12或14d更容易引起叶球裂球;不同追肥量处理中,裂球指数表现为450kg/(hm2.次)>300kg/(hm2.次)>225kg/(hm2.次)>150kg/(hm2.次),定植密度45000株/hm2较其他定植密度容易引起叶球裂球。【结论】春甘蓝叶球裂球率和裂球指数均随灌水次数、追肥量的增加和定植密度的减小而升高,灌水次数、追肥量是引起春甘蓝裂球的主要因子,定植密度是次要因子。"秦甘60"春季栽培适宜间隔10或12d灌水1次,在其关键需肥期每次按225kg/hm2(尿素)追肥,以60000株/hm2密度定植,是减少或防止叶球裂球较理想的栽培管理措施。
- 刘辉张恩慧许忠民程永安李宏伟
- 关键词:春甘蓝灌水次数追肥量定植密度
相关作者
- 徐成勇

- 作品数:83被引量:590H指数:15
- 供职机构: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马铃薯 酸奶 马铃薯新品种 凉薯 实生苗培育
- 高智谋

- 作品数:266被引量:1,263H指数:19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研究主题:苎麻疫霉 辣椒疫霉 油菜菌核病菌 致病力 甲霜灵
- 丁克坚

- 作品数:201被引量:1,083H指数:19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 纹枯病 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菌 小麦品种
- 檀根甲

- 作品数:276被引量:1,696H指数:21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 杀菌剂 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 生物学特性
- 曾宇

- 作品数:3被引量:6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种植密度 施肥量 磷 钾 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