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14篇“ 主动脉瓣病变“的相关文章
- 儿童主动脉瓣病变的外科治疗进展
- 2024年
- 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之一。在儿童期, 主动脉瓣疾病通常表现为主动脉瓣狭窄和(或)反流。针对这些病变, 可采用多种不同的干预方式, 包括介入导管治疗(如球囊扩张术)和手术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取决于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以及医疗机构的偏好。儿童主动脉瓣疾病的治疗理念与成人有所不同。在制定治疗策略时, 必须考虑到儿童生长发育的需求, 以实现最佳的血流动力学性能, 并降低与瓣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对儿童主动脉瓣病变的外科治疗进展进行述评。
- 李守军何奇彧
- 关键词:主动脉瓣外科手术儿童
- 儿童主动脉瓣病变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 2024年
- 本共识由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先天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专家撰写,采用Delphi程序,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讨论,最终形成7条推荐意见。其详细阐述儿童主动脉瓣疾病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外科治疗方法;强调儿童主动脉瓣疾病治疗需考虑生长发育需求;推荐不同年龄段和病变类型的手术策略,包括瓣膜成形、Ross手术、瓣膜置换及球囊扩张等;特别指出新生儿与婴儿期推荐主动脉瓣成形术,而大龄儿童手术方式选择更多元化。本共识仅讨论单纯主动脉瓣病变,不包括合并有其他心脏畸形的情况。
- 张浩杨克明陈欣欣董念国李守军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先天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的临床研究
- 第一部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老年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目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是一种最前沿的治疗主动脉瓣狭窄(A...
- 安景辉
-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老年患者TAVRTAVR老年患者晚期心力衰竭主动脉瓣狭窄
- 风湿性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的外科手术与预后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合并轻度及以下或中重度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的临床情况,研究合并中度主动脉瓣病变患者是否需合并同期手术治疗。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风湿性二尖瓣手术治疗的844例患者信息,进行为期6年的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随访期间发生中重度主动脉瓣病变。对合并中度主动脉瓣病变患者,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及逆概率加权调整两组基线资料,使用Cox回归分析计算风险比(HR),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结果:①共纳入844例风湿性二尖瓣手术患者,合并轻度、中度、重度主动脉瓣病变患者行同期主动脉瓣手术的比例分别为11.0%(38/346)、57.8%(115/199)、94.4%(85/90)。②在风湿性二尖瓣手术合并主动脉瓣中度病变的患者中,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手术组随访期间主要终点事件较未手术组少(5.7%vs.23.1%,P=0.023),同期行主动脉瓣手术能够显著降低随访期间中重度主动脉瓣病变率(OR=0.20,95%CI:0.04-0.68,P=0.026),但两组随访期间死亡率及再手术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逆概率加权匹配后,仍得到相同的结果。结论:对风湿性二尖瓣疾病合并中度主动脉瓣病变,同期行主动脉瓣外科手术可显著降低随访期间主动脉瓣中重度病变发生率,但对患者死亡及再手术无明显影响。
- 刘创王茂舟邓秋菊刘静姜文剑张宏家
- 关键词:二尖瓣病变主动脉瓣病变主动脉瓣成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
- 一站式TAVR+PCI治疗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一站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一站式TAVR+PCI治疗的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相关临床数据,并记录术后1个月随访结果。结果共纳入37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15例,平均年龄(69.14±6.47)岁。36例患者术后康复出院,1例(2.7%)患者术中死亡。所有患者均经股动脉途径置入自膨式TAVR瓣膜,35例(94.6%)患者PCI开通1支冠状动脉,2例(5.4%)患者PCI开通2支冠状动脉。所有PCI开通血管狭窄均>70%。36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出现肺部感染11例(30.6%),重症肺炎10例(27.8%),肝功能损伤14例(38.9%),肾功能损伤5例(13.9%),脑梗死1例(2.8%),心房颤动1例(2.8%),室性早搏2例(5.6%),房室传导阻滞2例(5.6%),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5例(13.9%)。术后中位呼吸机辅助时间12.0(0.0,17.0)h,ICU监护时间1.0(0.0,2.0)d,术后住院时间5.0(4.0,7.0)d。患者术前及术后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少量瓣周漏21例(58.3%),少-中量瓣周漏6例(16.7%),无中量及以上程度瓣周漏。术后随访1个月,36例康复出院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无再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无再次行PCI患者,无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再住院患者。结论一站式TAVR+PCI治疗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心病患者可获得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尝试和研究。
- 王华君张航苏彤廖红娟陈子英石凤梧马千里刘苏安景辉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长链非编码RNA COQ10B对钙化性主动脉瓣病变的促进作用及机制研究
- 金渝佳
- 闭式体外循环下微创与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的疗效对比
- 2024年
- 目的 对比分析闭式体外循环下微创主动脉瓣膜置换术(MIS-AVR)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对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6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主动脉瓣病变患者108例,根据手术类型将其分为TAVR组(n=54,行TAVR治疗)和MIS-AVR组(n=54,行MIS-AVR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心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MIS-AVR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15%(53/54),与TAVR组的96.30%(52/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AVR组患者伤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TAV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长正五聚蛋白3水平,左心室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室间隔厚度、二尖瓣环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MIS-AVR组低于TAV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S-AVR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55%(3/54),与TAVR组的9.25%(5/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AVR与TAVR治疗主动脉瓣病变疗效均较好,TAVR操作简单,对围手术期患者创伤小,但MIS-AVR对患者炎症因子和心功能的改善较优,且并发症发生率略低。
- 刘守印吴晓
- 关键词:主动脉瓣病变
- 主动脉瓣成形与Ross手术治疗儿童重度主动脉瓣病变近中期效果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 2024年
- 目的对比主动脉瓣成形术(aortic valve plasty,AVP)及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Ross手术)在重度主动脉瓣病变患儿中的近中期矫治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2023年9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AVP(AVP组)或Ross手术(Ross手术组)的重度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年龄<18岁)。收集患儿围术期及随访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纳入48例患儿,其中男28例、女20例,平均年龄(9.3±4.5)岁。AVP组25例,Ross手术组23例。瓣叶削薄[15/25(60.0%)]及瓣叶延展[10/25(40.0%)]是AVP组最常用的手术策略;而根部置换[12/23(52.2%)]及冠脉下再植[10/23(43.5%)]为Ross手术组的主要策略。无患儿在住院期间死亡,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6.0(7.0,30.0)个月。AVP组术后主动脉瓣峰值流速更快[2.0(1.4,2.9)m/s vs.1.2(1.0,1.5)m/s,P<0.001],两组术后主动脉瓣反流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随访期间AVP组及Ross手术组全因再手术率及主动脉瓣再手术率相似(8.0%vs.13.0%,P=0.922;8.0%vs.0.0%,P=0.266),但AVP组主动脉瓣病变复发率更高(52.0%vs.4.3%,P<0.001)。进一步分析并未发现AVP组中与主动脉瓣病变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AVP及Ross手术在儿童中具有同等的围术期安全性,术后随访期间生存率及总体再手术率相近。AVP组术后主动脉瓣病变复发率较Ross手术组更高,其具体原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
- 谢林吴铸衡刘靖宇赁可
- 关键词:ROSS手术儿童
- 不同类型主动脉瓣病变对行主动脉瓣置换患者围术期左心室心肌肥厚情况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主动脉瓣病变对行主动脉瓣置换(AVR)患者围术期左心室心肌肥厚情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6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248例重度慢性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男126例,女122例,年龄(68.20±7.53)岁,年龄范围60~75岁,根据瓣膜病变类型将患者分为瓣膜狭窄组(n=80)、瓣膜关闭不全组(n=80)及狭窄合并关闭不全组(n=88),瓣膜狭窄组为患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瓣膜关闭不全组为患者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狭窄合并关闭不全组为患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比较手术前后三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结果术后7 d,瓣膜狭窄组、瓣膜关闭不全组及狭窄合并关闭不全组患者Cys C[(1.15±0.27)mg/L、(1.94±0.36)mg/L、(1.29±0.36)mg/L]、LVMI[(127.19±9.51)g/m^(2)、(144.90±6.25)g/m^(2)、(129.20±4.25)g/m^(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瓣膜狭窄组Cys C水平低于瓣膜关闭不全组,狭窄合并关闭不全组Cys C水平低于瓣膜关闭不全组,瓣膜狭窄组LVMI水平低于瓣膜关闭不全组,狭窄合并关闭不全组LVMI水平低于瓣膜关闭不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VR术后早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心肌肥厚加重情况较瓣膜狭窄患者及瓣膜狭窄合并关闭不全组患者严重。
- 张聪满红王莹莹许丹梁久莉李春梅徐丽微
- 关键词:左心室质量指数主动脉瓣置换胱抑素C
- 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小主动脉瓣环的治疗现状被引量:1
- 2023年
- 小主动脉瓣环的存在对严重主动脉瓣疾病患者的治疗构成极大的威胁与挑战。目前针对此类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仍具争议。该文介绍目前可用于改善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小主动脉瓣环的血流动力学和临床预后的治疗策略,包括使用传统外科机械瓣、有支架或无支架生物瓣、免缝合及快速置入瓣膜、自体或同种异体瓣膜等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环扩大术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进展。
- 黄恺辰杨溢朱云鹏赵强
- 关键词:主动脉瓣病变小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置换术
相关作者
- 徐志云

- 作品数:954被引量:2,700H指数:21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体外循环 外科手术 心脏瓣膜 风湿性心脏病
- 张宝仁

- 作品数:675被引量:2,338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
-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体外循环 风湿性心脏病 外科手术 心脏瓣膜
- 梅举

- 作品数:643被引量:1,891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 心房颤动 微创 心脏外科手术
- 邹良建

- 作品数:331被引量:1,064H指数:14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手术 感染性心内膜炎
- 杨娅

- 作品数:588被引量:1,693H指数:1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生物显微镜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