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176篇“ 主体性“的相关文章
- “主体性”被引量:5
- 1999年
-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包括美学、文艺学在内的80年代人文科学热已经逝去,80年代那套普遍主体、自由解放的美学文艺学话语,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激动人心。对此,有人惋惜,有人庆幸,有人义愤填膺,也有人冷嘲热讽。但是窃以为对此现象做认真的反思分析,似乎才是学人的应有的工作。
- 陶东风
- 关键词:主体性文艺学启蒙主义文化研究
- 文化主体性与“两个结合”
- 2025年
- 文化主体性是人的主体性的表征,也是文化生命体的本质属性,表现为文化的自觉性、自主性和自为性,构成文化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文化主体性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实践本身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而文化主体性也是在历史中不断生成和演化的。自鸦片战争后,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在以现代性为主题的世界历史之中相遇,其文化主体性经历了危机与重建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两个结合”破解了文化的古今中西之争,在理论层面上找到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在实践层面上建立和巩固了中华文化主体性。“两个结合”对古今、中西、体用之关系与矛盾的处理,正是其建立和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内在机理,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普遍性意义。
- 吴向东
- 关键词:文化主体性
- 论文化主体性的三重逻辑
- 2025年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文化主体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基本立场。“文化主体性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进行文化创新创造的主动精神。”文化主体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一个极具原创性、标识性的概念,有着极其深刻丰富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以下三重逻辑加以理解。
- 唐爱军
- 关键词:文化主体性标识性原创性辐射力
- 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哲学逻辑
- 2025年
- 主体性是一个与人类现代化相伴而生的哲学问题,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而人又是一种文化的存在,由此赋予了主体性问题以文化的向度。文化主体性是维系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根本标识,承载着从过去、经现在并连接未来的文化长河的使命。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催生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建构起到了奠基性作用,中华文化主体性反过来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脊梁。在作为“根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作为“魂脉”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有机结合中,中华文化主体性得到进一步巩固,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现提供价值引领。
- 邹广文
- 关键词:文化文化主体性中华民族
- 巩固文化主体性 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 2025年
-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刘忠晖
- 关键词:文化主体性历史性进步精神家园文化强国建设民族
- 文化主体性多维要义的哲学阐析
- 2025年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文化强国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为此,着眼于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党和国家多次作出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部署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
- 张剑宇
- 关键词:文化主体性文化使命文化强国建设辐射力凝聚力
- 新时代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经验
- 2025年
- 文化主体性是指一个社会或个体在文化上的独特性和自主性,巩固文化主体性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体都具 有深远的意义,它是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以及个体幸福的基础之一。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都面临着来自其他文化的冲 击。巩固文化主体性是当前中国社会和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有助于抵御文化侵蚀,保护本国传统文化,确保文化的 延续和传承。本文旨在总结新时代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经验,分析现存的挑战与应对措施,在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推进“两个结合”、在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中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 主体性,努力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增强政治自觉、思想 自觉、行动自觉,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张赛丽麦
- 关键词:中华文化文化主体性
- 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建构的三维向度
- 2025年
- 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指向。在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何以稳固的问题上,习近平文化思想基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统一性、创新性特质,以深化历史自觉、凝聚价值共识、开创崭新形态为支点夯实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根基;在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何以呈现的问题上,习近平文化思想锚定“人民自我”“民族自我”“人类自我”的“为我”逻辑,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建构的定力提升作用;在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何以延续的问题上,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坚持第二个结合”“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性布局赋予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以历史高度、实践广度和现实深度,引领文化主体性“再生产”。
- 马乔恩孙快
- 关键词: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
- 迷失与重构:中国武术文化主体性思考
- 2025年
-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以及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文化的主体性进行探索,旨在厘清武术文化主体性迷失的缘由,为当代武术文化主体性的重构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指出:武术文化主体性迷失主要缘于中西方文化主客体关系倒置,近现代武术对西方体育标准化的过度模仿,主要表现为:武术自身文化内涵的抽离,肢体表现形式的扩大化和技术模式的“打”“练”分离,并提出:加强武术自我身份意识的觉醒,重视武术技击的打练结合,增强武术内生动力,把握武术自身的文化命脉,促进新时代武术的健康发展,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 宋加强岳明晓王维付绪国
- 关键词:武术文化主体性
- 以学生主体性构建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 2025年
- 高校办学质量与其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高质量人才培养则是建立在个体主体性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在探讨学生主体性的议题上,我国高等教育界一直存在着“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两种观点,在实践中也时常不慎陷入过度偏向某一方的误区,导致矫枉过正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人将此归咎于“主-客”二分的思维框架,并为打破这种框架将“主体间性”的概念引入教育研究。
- 孙珂
- 关键词:教师中心论思维框架学生中心论个体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矫枉过正
相关作者
- 肖川

- 作品数:765被引量:3,239H指数:25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教育 教师 生命教育 生命 教学
- 和学新

- 作品数:276被引量:2,278H指数:23
-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 教学策略 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黄琳

- 作品数:54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韩山师范学院政法系
- 研究主题:农民 主体性 农民主体性 传统农民 主体性发展
- 杨春时

- 作品数:279被引量:1,596H指数:21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 研究主题:主体间性 美学 文学思潮 实践美学 审美
- 刘森林

- 作品数:170被引量:53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研究主题:虚无主义 尼采 启蒙 主体性 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