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89篇“ 中药面膜“的相关文章
- 体视学测量在中药面膜治疗单纯色素型黄褐斑中的疗效评价研究
- 2025年
- 目的采用体视学测量法评价中药面膜治疗单纯色素型黄褐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对评价者和统计者设盲的研究方法。选取符合纳排标准的黄褐斑患者116例,根据1∶1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8例。治疗组给予中药面膜外敷,每晚1次;对照组给予氢醌乳膏外用,早晚各1次;疗程12周,每4周随访1次,停药12周后随访。采用面部图像分析仪、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采集治疗前后各期图像;以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ASI)评分和RCM评分作为观察指标,结合体视学测量法比较治疗前后评分变化,计算有效率及复发率,观察不良反应。统计学分析比较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结果治疗组54例、对照组47例完成试验。治疗4周及8周后,两组MASI评分和RC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MASI评分(2.91±1.16)、RCM评分(5.48±1.6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99±2.03、6.66±1.8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2、-3.37,均P<0.01)。治疗组有效44例(81.5%),对照组有效34例(72.3%),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停药12周后随访,治疗组复发2例(3.7%),对照组15例(31.9%),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4,P<0.01)。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3.7%),对照组6例(11.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P>0.05)。结论中药面膜治疗单纯色素型黄褐斑安全有效;应用面部图像分析仪和RCM技术获取图像,结合体视学测量法对减少黄褐斑疗效评价的主观性具有一定价值。
- 孟晓王俊慧颜志芳王宁崔炳南
- 关键词:黄褐斑中药面膜
- 中药面膜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及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
- 2025年
- 目的:探究应用中药面膜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及异维A酸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方法:将笔者医院皮肤科2019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6例中重度痤疮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应用ALA-PDT加异维A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面膜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整体疗效、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痤疮分级评分(Global acne grading systen,GAGS)、治疗前后皮损积分、美观度评分(Kwok’s acne assessment scale,KAAS)、半年内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整体疗效(95.35%)与对照组(86.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6周,两组GAGS评分显著降低,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第2、4、6周的GAG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皮损评分(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4、6周,两组美观度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第2、4、6周的美观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1.63%)与对照组(13.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面膜联合ALA-PDT及异维A酸可有效治疗中重度痤疮,修复损伤皮肤,显著改善患者面部美观度,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高宇沈聪
- 关键词:中药面膜异维A酸中重度痤疮
- 一种复合中药面膜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中药面膜,包括以下重量份的中药成分:紫草3‑7份、丹皮3‑7份、玫瑰4‑6份、白芍3‑6份、白芷2‑3份、白茯苓2‑3份、白术2‑3份、白芨2‑3份、白蔹2‑3份,该复合中药面膜制...
- 韩旭
- 一种中药面膜加工用混合搅拌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面膜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药面膜加工用混合搅拌装置,包括混合罐和盖板,所述盖板固定安装于混合罐上表面,所述盖板上表面分布固定安装有第一进料柱筒和第二进料柱筒,所述混合罐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
- 李明翠陈旭东刘晓艳
- 中药面膜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用药规律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中药面膜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读秀、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2013年5月5日至2022年5月5日包含中药面膜治疗痤疮的处方文献,并对其进行数据挖掘。运用Excel 2016软件建立中药数据库,采用Clementine 12.0以及SPSS 25.0软件中的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结果:通过对中药面膜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文献进行检索并整理,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81篇,共涉及181首方剂,189味中药,其中高频药物(≥40次)共11味,以大黄最常见,药性以寒、微寒为主,药味以苦、微苦居多,归经以肝经最多;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可划分为3类,分别为清热类(蒲公英、野菊花、丹参、连翘、金银花、黄芩、黄连、黄柏)、消肿散结止痛类(白芷)、解毒疗疮类(大黄、苦参),其中以清热类药物使用频次最高,占比69.37%;关联规则的中药处方分析表明,支持率最高的是大黄-丹参;大黄和白芷是置信率最高的组合。结论: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中药面膜组方以苦寒之药清热解毒为主,兼有疏调气血、消瘀散结之功。
- 杨璐吕素张丽潘焕焕陈茜岳婷卢改会
- 关键词:中药面膜寻常型痤疮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 火针疗法联合消疮散中药面膜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观察火针疗法联合消疮散中药面膜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面部寻常痤疮患者66例,根据纳入标准制定随机对照表,随机分为治疗组(针药联合)和对照组(火针),治疗后,两组实际各纳入31例、32例。火针治疗每周1次,中药面膜治疗隔日1次,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进行疗效判定,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回访。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皮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4周后,治疗组皮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的78.13%(P<0.05)。结论:火针疗法联合消疮散中药面膜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临床可推广应用。
- 刘镓毓倪红辉蔡艳顾翔刘金狄邵小萍袁建飞宗晓兰丛纲
- 关键词:中医外治疗法火针中药面膜痤疮
- 一种中药面膜的保存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药面膜的保存装置,包括主体机构和便捷移动机构,所述便捷移动机构位于主体机构的下侧,所述主体机构包括固定底板、冷藏箱和箱门,所述冷藏箱固定安装在固定底板的上端,所述箱门活动安装在冷藏箱的前端。该中药面膜...
- 孙艳李艳
- 一种用于面瘫的中药面膜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面瘫的中药面膜,包括中药基液,以及用于吸收中药基液的面膜体;所述中药基液由如下重量配比的中药配方熬制形成:麦冬5‑7份、黄连5‑7份、桂枝8‑10份、白芍8‑10份、生姜5‑7...
- 任天王碧柏向兰
- 一种抑制并改善脂溢性皮炎的中药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并改善脂溢性皮炎症的中药面膜,其特征在于:在面膜基液中含有中药粉,所述中药粉由重量份数的以下原材料制成:人参25‑35份,川芎25‑35份,白术25‑35份,黄芪7‑12份,白芨10‑20份,桃仁7‑...
- 张然付晓娟杨宗发陈俊屹
- 一种红酒中药面膜生产工艺及其生产设备
- 本发明涉及面膜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红酒中药面膜生产工艺及其生产设备,包括以下制备步骤:S1:红酒和中药的选材与准备:选取猪牙皂角、紫背浮萍、红梅肉、白芷、樱桃枝、鹰屎白、白芨、薏米粉、珍珠粉和当归作为中药原料,选...
- 王元敏
相关作者
- 张虹亚

- 作品数:155被引量:697H指数:14
-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疗效观察 银屑病 痤疮 中药面膜 黄褐斑
- 芦源

- 作品数:68被引量:228H指数:8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内皮素 中药面膜 大鼠皮肤 痤疮 急性胰腺炎
- 宋坪

- 作品数:218被引量:1,042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 研究主题:银屑病 治疗银屑病 中医药 湿疹 名医经验
- 杜华

- 作品数:279被引量:474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误诊 疗效观察 银屑病 痤疮 窄谱中波紫外线
- 范瑛

- 作品数:22被引量:11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 研究主题:治疗痤疮 红斑 色素沉着 中药面膜 痤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