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5篇“ 中药调控“的相关文章
中药调控成骨细胞铁死亡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被引量:1
2025年
背景:有研究发现成骨细胞铁死亡可作为重要的发病机制诱导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与发展。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有学者发现某些中药单体、中药复方及中成等可通过多种通路机制调控成骨细胞铁死亡,最终起到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目的:探讨成骨细胞铁死亡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关系及中草调控成骨细胞铁死亡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铁死亡,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成骨细胞,中草,糖皮质激素,铁代谢,活性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为中文检索词,以“ferroptosis,Hormonal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steoblast,Chinese herbal medicine,glucocorticoid,iron metabolism,ROS,GPX4”为英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Pub Med、万方及维普数据库,筛选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成骨细胞铁死亡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及中草干预调控研究相关的文章,最终纳入74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成骨细胞铁死亡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中起重要作用。(2)成骨细胞铁死亡的发生受到多种机制通路调控,如细胞内铁超载引起铁死亡;细胞发生脂质过氧化损伤细胞膜引起铁死亡;细胞膜上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蛋白通过影响谷胱甘肽水平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活性,从而诱导铁死亡;细胞内发生芬顿反应产生大量活性氧引起铁死亡等。(3)中药单体淫羊藿苷等、中药复方青娥丸等及中成补肾活血颗粒等均可通过调控成骨细胞铁死亡的发生,有助于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4)目前关于成骨细胞铁死亡相关机制尚不明确,继续深入探明两者的作用机制,有望为临床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提供新选择。
张绵钰韩杰曾浩陈相汕高振罡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成骨细胞铁代谢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内质网应激-自噬的作用及中药调控机制
2025年
背景: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引起的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细胞自噬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环节,内质网跨膜蛋白PERK、IRE1α、ATF6与GRP78/BIP解离激活后介导的细胞自噬对神经元的转归起着重要作用。而中药可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自噬,减少神经元损伤或死亡,发挥脑保护作用。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自噬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中药调控机制研究进展。方法: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损伤,缺血性中风,内质网应激、自噬,中药,复方,信号通路,皂苷,多酚,生物碱”为中文检索词,以“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schemic stroke,brain injury,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autophag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mpounds,signaling pathways,saponins,polyphenols,alkaloid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2015年1月至2024年5月中国知网以及PubMed数据库中有关内质网应激、自噬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中药调控机制的文献,排除与研究内容不相符、过时及重复的文献。共检索出1197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71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内质网应激-自噬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②中药单体有效成分及复方可通过调控PERK-eIF2α-ATF4、IRE1α-ASK1-JNK、IRE1α-XBP等信号通路调节内质网应激-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减轻神经细胞损伤,发挥脑保护作用。
张硕崔应麟周盼盼李毅乐王蕾邹倩倩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自噬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药
细胞自噬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中药调控机制
2025年
背景:研究表明缺血诱发的细胞自噬失调是脑损伤的关键因素,自噬相关基因6、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p62等自噬关键蛋白参与神经元轴突变性、死亡、细胞内稳态维持等过程,对神经功能的恢复起重要作用。目的:综述细胞自噬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中药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第一作者以“缺血性中风,脑组织损伤,细胞自噬,信号通路,中药,复方,萜类,生物碱,黄酮,皂苷,木脂素,苯酞类等”为中文检索词,以“Ischemic stroke,brain tissue damage,cellular autophagy,signaling pathway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mpounds,terpenoids,alkaloids,flavonoids,saponins,lignans,phthalate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2016年1月至2024年2月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有关细胞自噬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中药调控机制的文献,排除与文章相关性不高、重复及过时的文献。共检索出1746篇相关文献,最终纳入9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大量文献研究证实,细胞自噬在脑缺血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适度的自噬可促进细胞存活,过度自噬则加重脑损伤;而中药可在脑缺血的不同时期,通过调节PI3K/Akt/mTOR、AMPK-mTOR及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等信号通路,调节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抑制神经元坏死、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周盼盼崔应麟张文涛王姝瑞陈佳慧杨潼
关键词:脑缺血损伤细胞自噬中医药
一种中药调控式研磨装置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中药调控式研磨装置,属于中药研磨技术领域,所述安装板的上壁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内活动安装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内活动安装有研磨组件,所述安装板底壁上安装有研磨承接件,所述研磨承接件的两端分别安装...
刘鹏程 樊恩生 樊子豪
中药调控肠道菌群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4年
结合溃疡性结肠炎(UC)主要证候大肠湿热证的相关临床变化及其机制,收集UC该证型各肠道菌群的变化规律,探索其变化机制。通过对大肠湿热证UC治疗手段的分类归纳,发现其中代表性的中药及复方,并探索其治病机制,因而与肠道菌群相关机制相结合,根据其相同的机制探索其可能的内在联系。从而发现中药及复方对大肠湿热证UC患者肠道菌群精准调控的可行性。整理知网大量相关文献发现,目前特征菌群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与中药在大肠湿热证UC中关系最为密切,但由于临床研究仍有诸多不足,肠道菌群受多方面影响,目前还不能精准刻画肠道菌群和疾病相关的变化,且中药调控肠道菌群相关机制研究也有欠缺,中药及复方对大肠湿热证UC患者肠道菌群精准调控的可行性仍然值得商榷。对于此,阐明大肠湿热证UC临床证候的生物学内涵及证候与肠道菌群的相互关系等科学问题成为首要研究任务,除此之外,还应重视机体中药的肠腔暴露谱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研究。最后,中医思维与现代医学理念应互相结合,积极开展并推进制定中医调控肠道菌群治疗UC策略的研究。
龙静怡梁爱华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大肠湿热证中药
中药调控miRNA对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发生发展的影响
2024年
气道重塑以气道壁细胞结构、组分和功能为主要改变,其病理改变包括上皮细胞的损伤和修复、上皮间充质转化、上皮下纤维化、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及气管壁血管再生等。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病机制复杂,气道内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气道重塑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非编码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哮喘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异常表达与哮喘的发生发展机制及临床治疗的反应性有关,有望成为哮喘潜在的诊断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中医注重整体调节,可以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干预哮喘发病,从而达到控制临床症状、减轻气道炎症、改善气道重塑的作用。中药复方或单体可以通过调控miRNA的表达,调节免疫和非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等多种活性,改善气道重塑。
黄争光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MIRNA气道重塑基因调控中药
狄氏副拟杆菌作用与中药调控研究进展
2024年
狄氏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是1933年首次从临床样本中分离出来的一种革兰阴性菌,于2006年被归类至副拟杆菌属。P.distasonis可调节肠道屏障功能,在机体免疫应答和代谢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中药与肠道菌群有紧密联系,中药中的多糖、皂苷等成分可通过与P.distasonis相互作用治疗疾病,但背后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还需深入研究。该文综述了肠道共生菌P.distasonis在炎症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和癌症等疾病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并总结了中药调控P.distasonis防治疾病的相关研究成果,为P.distasonis的进一步探索及中药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龙丹秦梦陈培鹏黄鑫曹雅婷殷爱玲陈月月王海丹郭云柯王璇孙海建单进军周伟
关键词:中药肠道菌群药理作用
银屑病相关信号通路的中药调控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银屑病作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病机复杂,难以根治。银屑病发病过程是受多条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的复杂进程,而中药具有多生物活性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的作用优势,能够通过多途径影响银屑病人类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增殖,细胞凋亡及分化过程,发挥抗炎、抗氧化作用,达到防治银屑病的目的。文章通过对中药单体和复方干预银屑病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查阅,重点整理中药单体及复方调控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 protein,JAK-STAT)、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标(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Notch等信号通路防治银屑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中药防治银屑病提供新的思路。
王宁牛凡琪李彦梅杨鹏斐杜雪洋周文丽杨世睿王思农
关键词:银屑病中药信号通路中药单体中药复方
中药调控自噬干预糖尿病心肌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糖尿病后期导致心脏损伤的慢性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到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炎症、细胞凋亡等多种异常改变带来的代谢紊乱、心肌细胞Ca2+转运缺陷和心肌纤维化等,且目前临床中缺乏特异的诊治方法。自噬作为高度保守的清除机制,可以清除蛋白质、受损细胞器或外来有害物质,转为能量和基础氨基酸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自噬的抑制会使得细胞有害代谢产物堆积,自噬的过度激活会导致正常细胞结构的破坏并造成细胞死亡。长期高糖状态会破坏心肌细胞自噬水平,加剧DCM的发生发展。自噬对细胞的保护或危害作用,与中医正邪理论环环相扣。生理状态下自噬对细胞内物质的清除和有益细胞生存物质的生成,是抑制邪气扶助正气的表现,故体健。疾病初期,自噬的受损无力清除垃圾物质,则邪气盛;疾病后期,自噬的过度激活破坏正常细胞,则正气愈虚。中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优势。近几年的研究已证实,中药单体或中药复方可以促进自噬水平的恢复,维持线粒体、内质网稳态,减少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炎症和凋亡的发生,以防治DCM。该文对自噬与DCM的关系及中药干预自噬治疗DCM作一综述,以期为中药治疗DCM提供新的临床思路和方法。
刘峰兆赵丽娟李纪新王文茹杨振宇吴涛于文飞徐云生
关键词:中药自噬糖尿病心肌病正邪理论内质网应激炎症
中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银屑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24年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治疗难度大且易复发,给患者造成巨大困扰。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作为维持细胞稳态的核心枢纽,与银屑病发病机制关系密切,可能涉及调控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抑制微血管生成;激活下游信号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诱导细胞自噬反应等生物学过程。目前,西医多采用生物制剂、小分子靶向物对银屑病进行治疗,但疗效有限,且存在依赖性和不良反应。中药在银屑病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安全性高,而且副作用少,受到患者广泛关注。当前中药单体有效成分及中药复方对银屑病的治疗主要以实验和临床研究为主,对其致病机制缺乏系统性的阐述和剖析,本文以PI3K/AKT信号途径为切入点,对现有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调控该通路干预发病机制治疗银屑病的最新国内外研究进行总结并归纳,以期为中药治疗银屑病及临床新研发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张鑫妍薛凯元安月鹏杨素清
关键词:银屑病中药自噬微血管形成

相关作者

陈元川
作品数:65被引量:41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研究主题:膝骨关节炎 石氏伤科 骨质疏松大鼠 腰椎间盘突出症 型胶原
赵咏芳
作品数:180被引量:1,774H指数:21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症 中药 密骨胶囊 成骨细胞 骨质疏松
李宁
作品数:187被引量:1,559H指数:18
供职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质疏松症 信号通路 麝香 颈椎病
杨素清
作品数:247被引量:907H指数:15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银屑病 蜈蚣败毒饮 治疗银屑病 火针 寻常型银屑病
周妍妍
作品数:110被引量:848H指数:16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研究主题:地黄饮子 阿尔茨海默病 PC12细胞 PC12细胞损伤 老年性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