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93篇“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的相关文章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对不同种类细菌血流感染预测研究
1.研究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il Alkaline Phosphatase,NAP)与不同种类细菌血流感染之间的相关性,并将其与鉴别诊断细菌感染的常见炎症指标,如降钙素原(Procalciton...
赵佳佳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血流感染炎症指标
血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在慢性乙型肝炎以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疾病患者共102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6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56例,肝硬化代偿期2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32例,同时选取4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丙氨转氨(ALT)、天冬氨酸转氨(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Ⅲ)、Ⅳ型胶原(Ⅳ-C),比较血清NAP在组间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以及评估血清NAP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血清NAP[1502(633,1789)ng/ml]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1101(811,1181)ng/ml]和对照组[138(110,152)ng/ml],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NAP明显高于对照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血清NAP浓度[1738(1300,1866)ng/ml]要高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1338(369,1506)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AP与ALT、AST、HA、LN、PⅢ、Ⅳ-C、天冬氨酸转氨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呈正相关,与ALB、血小板呈负相关(P<0.05),血清NAP诊断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8,最佳截断值为1263.64 ng/m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3%和100%。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血清NAP水平升高,且其升高与疾病进展相关,血清NAP对乙型肝炎,慢性肝硬化的诊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陈开勇李海宁傅怀武王敏张卫东王绪山
关键词:碱性磷酸酶肝硬化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在骨髓增殖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2022年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月11日-2021年4月11日收治的MPN患者23例作为试验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1,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对照组2,均应用偶氮偶联法进行NAP测定,分析NAP阳性率和NAP积分在MPN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试验组骨髓纤维化(MF)、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NAP阳性率和积分均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ML患者NAP阳性率和积分均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CML、ET、MF患者NAP阳性率和积分均低于PV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NAP阳性率和积分均低于ET、MF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F患者NAP阳性率和积分均高于ET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P活性在MPN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用于该类疾病的鉴别诊断。
刘倩张兴利徐静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鉴别血液病的价值
2021年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对血液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名血液病患者,把这50名患者设置为研究组,且再选取50名体检健康者,并设置为对照组。为两组研究对象采集血液,制作外周血涂片,以化学染色法进行染色,判断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积分。结果:研究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阳性积分低于对照组,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阳性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所不同,根据其阳性积分可以鉴别和诊断是否患有血液病以及所患类型。
王彩霞任婧婧刘静静闫龙龙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血液病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检验的应用及诊断价值评估
2021年
目的评估在血液疾病诊断中检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择于2019年6月—2020年5月就诊于该机构的血液疾病患者26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74名,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血涂片进行制备,实施细胞化学染色,染色方法为偶氮偶联法(Kaplow),采用显微镜油镜观察中性细胞(成熟)100个,并记录观察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类白血病反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42、36.067、10.276、8.792、73.531、19.736,P<0.05)。对照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47.4±0.3)分,研究组睡眠性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积分(15.0±1.1)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4.5±1.1)分、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11.4±0.1)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9.3±0.5)分则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286、233.970、699.894、390.811,P<0.05)。结论在血液各种疾病诊断中检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可获得满意的诊断效果,应用价值较高。
董仁康刘辉汤琼健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血液疾病积分
降钙素原与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与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6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术后出现感染的患者纳入感染组(35例),将术后未出现感染的患者纳入非感染组(31例),比较两组PCT水平和NAP积分,并分析感染组PCT水平和NAP积分的相关性及两者的诊断性能(特异度、灵敏度)。结果手术后3 h,两组PCT水平和NAP积分均高于手术前1 d,且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感染组PCT水平和NAP积分成正相关(R~2=0.067,P=0.026)。在诊断感染时,PCT和NA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6和0.869;PCT和NAP的临界值分别为6.18 ng/L和85.2分时,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0.19%和90.47%,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4.52%和83.79%。结论 PCT和NAP可作为诊断急性脑出血患者手术后感染的有效指标。
应国明张云玉高美华
关键词: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急性脑出血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鉴别血液病的价值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评价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对血液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50例血液病患者,设为研究组;择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为两组研究对象采集血液,制作外周血涂片,以化学染色法进行染色,判断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积分。结果研究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阳性积分低于对照组,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阳性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所不同,根据其阳性积分可以鉴别和诊断是否患有血液病以及所患类型。
甘露双侯艳秋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血液病
细胞形态学联合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检测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为了解白细胞形态学联合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检测在儿童手足口病合并感染中的研究进展,本文收集相关参考文献,综述白细胞形态学结合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检测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情况,提出相关结论。在收集的参考文献中,主要以白细胞形态联合其他感染因子检测或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联合其他感染因子观察细菌感染情况居多,而白细胞形态学联合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和积分检测相对较少。白细胞形态学联合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和积分检测有待研究探讨。
梁崇苏国生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感染性疾病
细胞形态学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在手足口病合并感染患儿诊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形态学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积分值在儿童手足口病(HFMD)合并感染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15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及病情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HFMD组及HFMD合并感染组,每组各5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一次性EDTA扩凝真空采血管,按常规静脉采血1~2 ml,同时做血涂片2张,1张用于瑞氏染色,另1张血片干燥后用10%甲醛固定30 s,按NAP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染色,由细胞室工作人员在显微镜下鉴别WBC形态学变化并计数NAP阳性率和积分。结果正常对照组患儿NAP阳性率为(23.58±11.89)%,积分为(28.18±13.82);单纯HFMD组患儿NAP阳性率为(22.8±10.49)%,积分为(26.92±11.9);HFMD合并感染组患儿NAP阳性率为(77.96±8.99)%,积分为(332.7±58.42);HFMD合并感染抗感染治疗后组NAP阳性率为(22.38±10.54)%,积分为(27.74±12.16);HFMD合并感染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单纯HFMD组、HFMD合并感染抗感染治疗后NAP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0、28.23、28.37,P均<0.001);HFMD合并感染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单纯HFMD组、HFMD合并感染抗感染治疗后NAP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87、36.27、36.14,P均<0.001);其余各组NAP阳性率和积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正常对照组、单纯手足口病组、手足口病合并感染组患儿异型淋巴细胞、中毒颗、空泡变性细胞、杜勒小体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81.9939、129.1737、117.5489、89.4793,P均<0.001);手足口病合并感染抗感染治疗前后患儿异常淋巴细胞、中毒颗、空泡变性细胞和杜勒小体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2967、8.6138、8.6318、5.4355,P均<0.001)。结论白细胞形态学检查和NAP阳性率及积分观察HFMD合并感染患儿疾病发生发展及对疾病诊断、预后监测均具有重要临床�
梁崇丘春东李燕妮梁珍甘宁陈恺赵风华何新发
关键词:手足口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各血液病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在各血液病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方便选取130例该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血液病患者及37名健康人静脉血制备血涂片,利用Kaplow偶氮偶联法行NAP细胞化学染色,并利用显微镜油镜对100个成熟中性粒细胞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结果。结果对照组不同性别的NAP阳性率(34.78%vs28.57%)及NAP积分[(46.89±23.82)分vs(48.03±22.3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1,P>0.05;t=0.236,P>0.05);研究组患者当中,ALL、LR、AA、CLL、MM及PV疾病患者的NAP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t=9.712,P<0.05;t=15.614,P<0.05;t=10.683,P<0.05;t=9.231,P<0.05;t=7.032,P<0.05;t=5.672,P<0.05);CML、MDS-RAEBT及PNH疾病患者的NAP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t=5.981,P<0.05;t=4.143,P<0.05;t=4.143,P<0.05);AML疾病患者的NAP积分较对照组略低[(19.1±1.2)分vs(21.3±0.2)分],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1,P>0.05)。结论 NAP活性可有效辅助诊断各血液疾病,并对不同疾病进行鉴别,具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姜方毅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血液病

相关作者

张金彪
作品数:74被引量:175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研究主题: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静脉血栓栓塞症 SYSMEX NAP 系统性红斑狼疮
刘玉欣
作品数:8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研究主题: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NAP 降钙素原 活性检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王永才
作品数:109被引量:169H指数:6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免疫表型 CD59 CD55 锌原卟啉 白血病
欧瑞明
作品数:51被引量:298H指数:9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干细胞移植治疗 骨髓干细胞 血小板生成素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周长华
作品数:25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青蒿琥酯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耐药 干细胞移植治疗 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