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1篇“ 两性异形“的相关文章
新疆岩蜥的两性异形
2024年
为研究新疆岩蜥Laudakia stoliczkana的两性异形规律,采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温宿县24号成体标本进行12项形态学指标测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同时基于几何形态学对其头部侧面形态进行分析。新疆岩蜥头体长在两性间无显著差异;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性个体的头部、附肢、尾长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雌性腋跨距显著大于雄性(P<0.05);几何形态学分析表明,两性个体的头侧几何形态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支持繁殖力选择是造成新疆岩蜥两性异形的主要原因。雌性新疆岩蜥倾向于通过更大的腋跨距增加怀卵数量来降低后代被捕食的概率。
殷志远许志远时磊
关键词:两性异形
端黑萤和边褐端黑萤两性异形和雌性个体生育力
2024年
检测了端黑萤(Abscondita chinensis)和边褐端黑萤(Abscondita terminalis)繁殖期个体大小和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以及雌性繁殖输出。两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端黑萤的全长显著小于边褐端黑萤的全长,雌性个体显著大于雄性个体。以全长为协变量的两因素协方差分析显示,端黑萤的前胸背板宽、鞘翅长、复眼宽、胸长、腹宽、发光器面积及体重均显著小于边褐端黑萤,而腹长显著大于边褐端黑萤,触角长物种间差异不显著;雌性的前胸背板宽、腹长、腹宽及体重均显著大于雄性,而鞘翅长、复眼宽、胸长、触角长、发光器面积均显著小于雄性;物种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对前胸背板宽、复眼宽、腹长、触角长及发光器面积影响显著,对其余的鞘翅长、胸长、腹宽及体重影响不显著。端黑萤和边褐端黑萤的两性异形指数分别为0.144和0.091。9个形态特征变量的主成分分析(Eigenvalue≥1)发现,前2个主成分共解释56.8%的变异;复眼宽和发光器面积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负负载系数,腹长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31.3%变异);前胸背板宽和鞘翅长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负负载系数(解释25.5%变异)。端黑萤和边褐端黑萤的平均窝卵数分别为28.9粒和18粒。线性回归显示,端黑萤和边褐端黑萤的窝卵数均与母体的全长及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特定全长的端黑萤的窝卵数显著大于边褐端黑萤。端黑萤和边褐端黑萤均属于雌性偏大的两性异形,是生育力选择、能量分配和运动综合影响的结果。雌萤腹腔容量等关键局部特征的增大是对生育力选择的适应,且生育力大小与两性异形差异程度成正相关。
李悦赵家乐樊晓丽郑强战杜鹃陈玉娟林植华
关键词:两性异形
三港雨蛙的两性异形
2023年
两栖动物的两性异形是反映两栖类两性异形进化趋势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丽水地区的46只(♀♀/♂♂=12/34)成体三港雨蛙(Hyla sanchiangensis)为实验动物,通过测量头体长、头长、头宽、前肢长、后肢长、足长、体质量等7个形态特征指标,研究该物种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探究该物种的两性异形及其进化。结果表明:除头长外,雌性其他形态特征均显著大于雄性。单因素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雌雄个体间两性异形显著,且雌性体型更大。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三港雨蛙的6个形态特征的负载系数(Eigenvalue≥1),2个主成分共解释73.9%的变异,其中:在第一主成分中,体质量、后肢长和足长具有较高的负负载系数(解释50.8%的变异);在第二主成分中,头长具有较高的负负载系数,前肢长具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23.1%的变异)。本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无尾两栖类动物的基础数据。
苏海龙罗艳汤艳青林心昀尤锡静马力
关键词:无尾两栖类两性异形
无尾目两性异形相关研究进展
2023年
两性异形普遍存在于两栖类动物中,主要表现在体型、体色、声囊、婚垫、皮肤角质刺、鸣声、环境认知等方面,上述差异在其生活史中都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在外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分子层面综述了两栖类无尾目动物雌性、雄性之间差异,并着重分析了无尾目、叉舌蛙亚科、棘蛙属的棘胸蛙两性异形的相关研究。
吴芳晨林珂裘林晨孙帆
关键词:两性异形无尾目生理分子
罗氏沼虾两性异形及其低氧耐受研究
本研究以雌雄罗氏沼虾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元统计分析和低氧耐受的方法,从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的角度对雌雄罗氏沼虾进行两性异形及其低氧耐受研究,分析雌雄罗氏沼虾形态差异、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以及低氧胁迫对雌雄罗氏沼虾的影响,可...
邱小龙
关键词:罗氏沼虾两性异形低氧胁迫能量代谢
斑腿泛树蛙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2023年
研究两栖类物种雌雄间的形态差异,不仅有助于理解物种两性异形的模式与机制,而且对其繁殖策略、繁殖投入和进化选择压力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以浙江省丽水市丽水学院校园永久池塘内的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为实验对象,共61只(♀12,♂49),测量其头体长、头长、吻宽、前肢长、后肢长等12项形态特征及体重来研究该物种的两性异形,并收集窝卵数和孵化数据分析雌性繁殖能力。结果表明:斑腿泛树蛙具有显著的两性异形,且雌性个体大于雄性个体;眼径、胫长和鼻间距在两性间无显著差异,头体长、头长、吻宽、吻长、眼间距、前肢长、后肢长、前臂及手长、足长和体重均具有显著差异;斑腿泛树蛙雌性个体产卵和孵化率受季节影响显著,其中4和5月窝卵数最多,6月卵孵化率最高;雌性怀卵数量与体长呈正相关关系。依据上述结果,本研究推测生育力选择是造成斑腿泛树蛙两性异形的主要因素,雌性个体通过增大个体体型来增加怀卵量,从而提高繁殖输出;斑腿泛树蛙繁殖期受季节影响,为更好地适应雨季的提前或推迟,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延长式繁殖的模式。
孙一佳李银波吴铁沈雨黔杨娴马力
关键词:两性异形雌性繁殖
张广才岭东部两种姬鼠两性异形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解朝鲜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和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的两性异形特征,在黑龙江省张广才岭东部农林交错区,采用铗日法采集同域分布的两个优势物种朝鲜姬鼠和黑线姬鼠,分别测量其外部形态和内脏特征等形态指标,并对其两性异形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姬鼠的外部形态和内脏特征的两性异形差异不显著,均属于雌雄同形,表现出雄性的主要形态特征略大于雌性的,朝鲜姬鼠雄性前足长、心脏重、脾脏重均大于雌性的;黑线姬鼠雄性体长、后足长、体重、心脏重、肝脏重均大于雌性的。朝鲜姬鼠和黑线姬鼠的雄雌体长比值分别为1.021和1.043,体长两性异形程度指数分别为0.021和0.041;雄雌体重比值分别为1.065和1.161,两性异形程度指数分别为0.061和0.139。两种姬鼠两性的部分局部形态特征均与其体长以及体重呈显著正相关。
李殿伟孟繁星刘佳慧刘阳单洪佳金志民杨彬彬
关键词:两性异形
白唇竹叶青的两性异形与地理变异
两性异形指雌雄两性个体之间在外部形态特征如体型大小、体表颜色以及行为特征、生理结构和生活史等方面表现出差异的现象。地理变异指地理分布范围较广的物种,由于选择压力,使得栖息于不同空间区域的种群在生理、形态特点和种群行为方式...
陈铃
关键词:两性异形地理变异
牡丹江流域蛇鮈的两性异形模式及雌性个体生殖力研究
2022年
为了解牡丹江流域蛇鮈的两性异形模式和雌性个体生殖力,试验通过捕捞方式在牡丹江流域渤海镇段采集蛇鮈79尾,其中雄鱼34尾,雌鱼45尾,测定雌雄个体29个形态特征指标,并比较雌雄鱼之间差异,对除全长和去内脏体重的27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对雌性个体卵巢进行观察和计数,测定生殖力指标(绝对怀卵数、单位体长的怀卵数、单位去内脏体重的怀卵数),并对绝对怀卵数与体重、去内脏体重、全长和体长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蛇鮈雄鱼平均体长为96.30 mm,平均体重为12.76 g;雌鱼平均体长为99.21 mm,平均体重为15.13 g,雌鱼的全长、体长、体重、去内脏体重均略大于雄鱼,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头部特征中,雄鱼的头宽显著大于雌鱼(P<0.05),其余形态特征均差异不显著(P>0.05);在躯干部特征中,雌鱼的体高、背吻距、胸腹距均极显著大于雄鱼(P<0.01),雄鱼的胸鳍高、胸鳍长、背鳍长、臀鳍长和臀腹鳍间距均极显著大于雌鱼(P<0.01),其余形态特征均差异不显著(P>0.05);在尾部特征中,雄鱼的尾鳍长显著大于雌鱼(P<0.05),其余形态部位差异不显著(P>0.05)。提取的前4个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4.345%,其中成分1的贡献率最大,为53.538%,对成分1贡献较大的指标包括为体重、体长、头长、背吻距和头高;成分2的贡献率为11.160%,对成分2贡献较大的指标包括尾柄宽、臀鳍高、眼径、背鳍高、背尾距、胸鳍长;成分3的贡献率为5.646%,眼间距、背尾距和尾柄长为主要贡献指标;成分4的贡献率为4.001%,尾鳍长为主要贡献指标;27个指标中,尾柄宽、臀鳍高、眼径、背鳍高、背尾距、尾鳍长和尾柄长与其他形态特征指标距离较远。雌鱼个体绝对怀卵数、单位去内脏体重的怀卵数和单位体长的怀卵数平均值分别为9 037粒、91.13粒/g和784.48粒/mm;且雌性个体绝对怀卵数与体重、去内脏体重、全长和体
李殿伟彭婷刘佳慧孟繁星刘阳姚旭
关键词:两性异形生殖力
新疆敏麻蜥3个地理种群趾长及趾长比的两性异形
2022年
趾长比是指动物不同趾长的比值,常被认为是早期雄激素或雌激素暴露的标记物之一。本文通过测量新疆敏麻蜥Eremias arguta 3个地理种群的雌雄成体各趾长并计算趾长比,探究不同地理种群趾长及趾长比的两性差异。结果表明,伊犁地区雄性后肢的第2趾显著大于雌性(P<0.05);富蕴县雄性前肢、后肢的第2、3、4、5趾长均显著大于雌性(P<0.05),雌性后肢的2D∶4D显著大于雄性(P<0.05);而塔城地区雄性前肢第1、5趾和后肢第1、2、3、4趾显著大于雌性(P<0.05),雄性后肢的2D∶3D显著大于雌性(P<0.05)。3个地理种群的趾长及趾长比的两性异形没有统一模式,可能是独立进化的。敏麻蜥不同地理种群间的趾长及趾长比的两性异形有显著差异,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鸟鹏颖时磊
关键词:两性异形地理种群

相关作者

林植华
作品数:135被引量:482H指数:15
供职机构:丽水学院生态学院
研究主题:两性异形 蛙类 蝌蚪 虎纹蛙 性别比例
计翔
作品数:98被引量:411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两性异形 中国石龙子 北草蜥 孵化 幼体
雷焕宗
作品数:33被引量:135H指数:9
供职机构:丽水学院生态学院
研究主题:两性异形 性别比例 黄颡鱼 鲤科 亚科
樊晓丽
作品数:45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丽水学院生态学院
研究主题:两性异形 蛙类 蝌蚪 黑斑侧褶蛙 性别比例
刘鹏
作品数:133被引量:55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胎生蜥蜴 东北林蛙 两性异形 染色体组型 嗜水气单胞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