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70篇“ 东营组“的相关文章
渤中29-6构造东营古生物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2025年
渤中29-6构造东营是渤海湾盆地重点评价区域,地层层序划分与沉积环境分析对后期勘探部署意义重大。综合分析M井东营介形类、孢粉、藻类等古生物实验资料,自下而上划分为东营二段下亚段-东营三段、东营一段-东营二段上亚段。依据研究区储层特征、孢粉藻类化石生态分布、主要介形指相化石与环境关系,开展沉积环境分析,认为东营具备良好的勘探前景,对后续勘探部署提供技术支撑。
曹洁姚雅琴杨娇娇赵都菁魏文艳
关键词:沉积环境东营组成岩作用
渤中凹陷西次洼古近系东营异常高孔带特征及成因机制
2025年
通过钻井和测井资料分析,结合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对渤中凹陷西次洼古近系东营储层特征、异常高孔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渤中凹陷西次洼古近系东营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为主,原生粒间孔次之。②研究区异常高孔带主要发育在2400~3400m的深度区,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溶蚀孔、颗粒溶蚀孔和微裂缝。③研究区东营储层物性主要受原始沉积环境的控制,辫状河三角洲内前缘亚相储层分选性好、粒径中等、胶结物含量低,具有优良的储集性能。④研究区东营成岩阶段为中成岩A期,因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0.5%≤Ro≤1.0%),碳酸盐胶结物、长石和岩屑等不稳定分被溶蚀而形成了大量溶蚀次生孔隙;硫酸盐的热氧化还原反应(TSR反应)生成的H2S也形成了少量次生孔隙,有效改善了储层的物性。辫状河三角洲内前缘和浅水三角洲内前缘沉积微相中TSR反应区和胶结—溶蚀相分布区为研究区有利储层发育区。
朱文奇昝春景张莹王涛史朝文巴李霞陈亮季汉成
关键词:沉积环境东营组古近系渤中凹陷
埕岛油田埕北32区块东营油藏开发状况分析及优化对策
2025年
埕北32区块东营油藏是埕岛油田主力生产区块,提升其开发水平对于确保油田开发效益至关重要。文章在分析埕北32区块油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油藏开发状况阐述并明确了天然能量不足、单井控制储量较大和井网不完善是影响现阶段东营油藏开发效益的主要原因。因此,为有效解决此问题,采用生产实际情况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现阶段油藏开发方案进行了针对性优化,确定了优化井网、开采方式及合理井距的技术对策,同时对该方案进行了潜力预测,结果表明,实施优化后的开发方案可以有效提升埕岛油田埕北32区块东营油藏开发水平,综合效益显著。
郭欣欣
关键词:埕岛油田
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东营沉积体系研究
黄河口凹陷油气资源储量丰富,是渤海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该凹陷东营沉积相研究精度较低,沉积相展布规律研究较为薄弱,主控因素尚不明了。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及地球化学等资料,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等理论为指导,建立了研...
于星
关键词:辫状河三角洲层序地层东营组黄河口凹陷
山东鲁西北地区东营砂岩热储及流体化学特征被引量:1
2024年
鲁西北地热区莫霍面埋藏较浅,具有较高的热流值和富水性较强的含水层,是山东省地热资源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热储主要为层状热储,地温相对于其它地热区均匀。鲁西北地区东营主要发育泥岩、细砾岩、砂岩等,沉积厚度受基底起伏和区域构造的控制。研究表明,鲁西北地区东营砂岩热储表现为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变厚趋势;鲁西北地区东营砂岩热储为细粒砂岩、砂砾岩,总的分布规律是在坳陷、凹陷的中心厚度最大,在盆地边缘最薄,分布不稳定。区内东营热储补给微弱,为难再生资源,水中阴离子以Cl^(-)为主,阳离子以Na^(+)为主,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
杜亚虎刘咏明石传华崔圆圆常乐王昕宇李晓静李旭超冯凯李增学
关键词:东营组鲁西北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洼古近系东营超压分布特征及成因被引量:1
2024年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洼古近系东营超压广泛发育,但压力分布特征、超压形成机理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基于实测地层压力和测井资料,对渤中凹陷西南洼地区东营现今地层压力进行研究,分析现今地层压力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测井曲线综合分析法及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法分析超压成因类型,根据盆地模拟技术恢复成藏时期古压力演化,研究地层古压力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东营纵向上发育一套完整的超压系统,平面上超压围绕生烃洼陷分布,越靠近凹陷中心超压越大。(2)超压由浅层欠压实主导型转化为深层欠压实-生烃膨胀复合型。(3)东营三段和东营二段下亚段烃源岩层内发育的超压不仅为油气运移提供充足动力,同时向下形成超压流体封盖,阻止油气向上逸散。最后提出古潜山是渤中凹陷西南洼下一步深层和超深层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杨小艺刘成林王飞龙李国雄冯德浩杨韬政何志斌苏加佳
关键词:异常高压油气成藏东营组古近系渤中凹陷渤海湾盆地
渤海海域辽中凹陷南部古近系东营三段重力流砂岩优质储层特征及成因被引量:3
2024年
为解决渤海海域中-深层重力流砂岩储层物性差异大、优质储层预测较难的勘探难题,基于常规物性、铸体薄片、黏土矿物和地球化学等分析测试手段,结合测井、录井、岩心和地震等资料,研究了渤海海域辽中凹陷古近系东营三段(东三段)深水重力流砂岩储层的沉积特征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渤海海域辽中凹陷东三段重力流的沉积类型为砂质碎屑流,储层以中-低孔、中-低渗为主。储集空间中的粒间溶蚀孔最发育,原生孔次之。中砂岩和粗砂岩储层物性最好,细砂岩次之,粉砂岩较差。控制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是:(1)物质基础好,表现为分选好、泥质含量低、富含长石。(2)东营早成岩期的快速沉降形成欠压实超压条件,使原生孔隙得以大量保存;超压延长了有机酸的生成时间,为砂岩中的钾长石和方解石等矿物溶解提供了充足的酸性流体。(3)断层沟通了储层和烃源岩,进一步促进了中-深层储层的溶解作用,有利于大量溶蚀孔的形成。(4)构造抬升和侧向挤压造成的储层破裂作用又形成了大量裂缝和溶缝带,改善了储层物性。
王冠民庞小军黄晓波张雪芳潘凯
关键词:砂质碎屑流优质储层东营组辽中凹陷渤海海域
渤海湾盆地辽中凹陷北部东营沉积体系发育演化与构造古地貌的控制作用被引量:2
2024年
根据地震和钻、测井资料,识别渤海湾盆地东北部辽中凹陷北部东营中下段地震相和岩相合类型,揭示沉积体系的发育演化规律;拉平古水平面,恢复东营沉积时期构造古地貌,探讨构造古地貌对沉积体系发育演化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辽中凹陷北部东营中下段可识别6种地震相与9种岩相合类型,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底扇以及碎屑湖泊等沉积,北部由辫状河三角洲演变为双向供源的曲流河三角洲-湖底扇,中南部早期发育小型辫状河三角洲并逐渐消亡,南部小型辫状河三角洲逐渐向北推进;东营中下段沉积期研究区整体南高北低,可划分辽东凸起和辽中凹陷2个隆坳单元,进一步识别断裂陡坡带、缓坡断阶带、缓坡带、古沟谷等构造古地貌单元;研究区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及规模与古坡折坡度、凹陷沉降中心位置、古沟谷规模密切相关,沉积体系的分布演化是盆地隆坳格局、坡折地貌形态、古沟谷发育位置与物源供给方向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结果对研究区油气勘探有利砂体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谢日欣张曼莉王冰洁林畅松王鑫李浩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SC7区块古近系东营二段下亚段滩坝储集体构型特征被引量:1
2024年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SC7区块滩坝是滨浅湖区的重要储集体,厘清其砂体内部结构特征对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根据现代沉积和岩心、录井、测井资料研究,对SC7区块古近系东营二段下亚段(东二下亚段)砂体进行构型解剖,将厚泥-薄砂式滩坝划分为坝中心、坝侧缘、内缘滩、外缘滩和湖相泥5种沉积微相类型。基于厚泥-薄砂式滩坝成因和内部结构特征分析,研究了滩坝沉积特征、沉积模式和生长过程。将滩坝构型分为复合砂坝、单一坝和增生体3个级别,探讨各滩坝砂体构型单元空间展布特征。提出了单一坝坝间泥岩、测井曲线特征、相对高程差和单一坝侧向相变4种识别标志。用识别标志对密井网区单一坝进行划分,分析了单一坝规模、演化过程及连通性。在单一坝内部划分出4期增生体,最终确定了4级构型界面、单一坝侧向相变和单一坝内部增生体对油气分布的影响。
邵长印宋璠张世奇王秋月
关键词:沉积微相滩坝东营组黄河口凹陷渤海湾盆地
渤海辽中凹陷东营湖底扇地球物理识别方法
渤海辽中凹陷发育湖底扇类型主要有滑塌扇和坡移扇,针对波浪型滑塌扇富砂还是富泥问题,开展低速泥岩标定、地层下拉正演、速度谱等研究,结果表明波浪型滑塌扇正V上部富砂,倒V富泥。针对坡移扇主要存在低速泥岩和砂岩阻抗难以区分问题...
赵海峰黄江波郭轩王聪卢新瑞

相关作者

朱红涛
作品数:117被引量:719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研究主题:古近系 层序地层学 珠江口盆地 东营组 石油地质
王华
作品数:315被引量:3,240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研究主题:南堡凹陷 琼东南盆地 层序地层 古近系 渤海湾盆地
杨香华
作品数:129被引量:972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研究主题:盆地 古近系 黄河口凹陷 NORTH 沟谷
林畅松
作品数:288被引量:4,690H指数:3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层序地层 珠江口盆地 盆地 碳酸盐岩
董月霞
作品数:88被引量:966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冀东油田
研究主题:南堡凹陷 渤海湾盆地 油气成藏 东营组 古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