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17篇“ 上白垩统“的相关文章
- 松辽盆地拜泉地区上白垩统姚家组沉积相特征
- 2024年
- 总结了松辽盆地拜泉地区上白垩统姚家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特征,研究认为拜泉地区姚家组可分为上下两段,其中姚家组上段发育曲流河相、三角洲相沉积;姚家组下段为辫状河相、三角洲相沉积。通过研究进一步划分出6种亚相和10种沉积微相。姚家组下段辫状河相砂体厚度大,已发现良好的铀异常显示,具有较好的铀成矿潜力,是今后铀矿找矿的有利地区。
- 刘晓辉罗敏李研
- 关键词:松辽盆地姚家组沉积相成矿潜力
- 西藏南部绒布地区上白垩统宗卓组沉积相与沉积环境演化
- 2024年
- 宗卓组地层作为中生代海相沉积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载了西藏南部地区白垩纪古海洋、古气候等重要地质历史信息。通过对砂岩进行镜下观察、物源分析、粒度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笔者等对绒布地区上白垩统宗卓组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环境演化有了新的认识。粒度分析指示沉积时期水体搬运动力较弱、存在浊流沉积;宗卓组内3种不同类型的砂岩镜下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U-Pb年龄,指示3类砂岩的物源不同。笔者等在宗卓组共识别出陆棚相、大陆斜坡相和深海盆地3类沉积相,并对其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划分。晚白垩世新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俯冲结束后印度—亚洲大陆发生初始碰撞。结合研究区构造背景分析,笔者等推测这是导致研究区沉积环境由半深海环境变为深海环境的原因。对研究区宗卓组地层和砂岩来源进行分析后得出:在洋壳俯冲阶段,宗卓组为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在之后印度—亚洲陆陆碰撞的初始碰撞阶段,特提斯喜马拉雅被动陆缘已不复存在,并完全过渡为前陆盆地。
- 曹玉婷丁枫
- 关键词:沉积相沉积环境演化
-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长岭地区上白垩统姚家组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
- 2024年
- 近年来,在松辽盆地南部的开鲁坳陷和西南隆起带中相继发现大型砂岩型铀矿,如何在含矿层地质条件相似的中央凹陷区姚家组中取得找矿突破,对其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展开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油气勘探开发资料的二次利用,基于沉积学和铀成矿理论的指导,对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长岭地区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认为:长岭地区位于背斜构造之上,其中南北向为缓坡,东西向为陡坡,靠近西北部陡坡一带发育一系列沿北北西向展布的断层,可能连通构造天窗,使含铀含氧水更易深入;研究区内主要铀源体为西部蚀源区的黑云母花岗岩和白岗质花岗岩,U含量最高可达9.1×10^(-6),浸出率可达37.5%,说明铀成矿过程中可能有大量来自外部的铀资源供给;姚一段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支河道微相,河道砂体连通性较好、延伸距离远;与地沥青相伴生的黄铁矿、渗透性砂岩段的油气后期还原褪色蚀变以及砂岩中的褐铁矿化、赤铁矿化作用,说明姚家组一段具有较好的氧化还原条件。综合分析认为长岭地区乾深2井一带为Ⅰ类砂岩型铀矿远景区,乾深4井一带为Ⅱ类砂岩型铀矿远景区。
- 张红静于浩依张玲玲王俊李可睿
- 关键词:成矿条件砂岩型铀矿姚家组
- 松辽盆地开鲁坳陷上白垩统姚家组与青山口组地层发育特征及铀成矿条件
- 2024年
- 松辽盆地开鲁坳陷找铀目标层主要为上白垩统姚家组和青山口组,二者同为红杂色建造,在区域上不易识别,层序格架不明,制约了找矿成果的扩大。文章通过岩性组合、地震界面追踪、测井相识别、生物化石组合、地球化学及重矿物分析指标等方法,初步识别出姚家组与青山口组的地层划分标志。结果显示:青山口组顶部以紫红色泥岩为主,下部为紫红色、灰色细砂岩、泥质中-粗砂岩夹薄层紫红色泥岩,地震相上表现为反射波连续性差、振幅小或中等、微弱的特征,测井曲线呈钟型、指型、箱型,风化指数(CIA)平均为57.16,重矿物以钛铁矿+石榴子石+重晶石+锆石为主;姚家组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以褐红、砖红、灰色细砂岩、中砂岩、砂质砾岩为主,上段由一套灰绿、紫红色泥岩和灰白色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组成,地震相上表现为反射波连续、振幅高或较高,底部中低振幅、中连续的反射同相轴等特征,测井曲线呈箱型、钟型,少量指型,风化指数(CIA)平均为65.22,底部风化指数(CIA)表现为突变增高,重矿物以锆石+石榴子石+白钛矿+锐钛矿+钛铁矿的组合为主。在此基础上,对姚家组与青山口组的铀成矿条件进行分析对比,研究认为,两者铀源主要来自松辽盆地南缘中、新生代火山岩和海西期、燕山期花岗岩,均具备充足铀源;青山口-姚家期均发育南西向北东展布河道,从上游至下游形成了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湖泊的典型沉积环境;青山口组及姚家组含矿灰色砂体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炭化植物碎屑、黄铁矿等还原剂,统计其有机碳含量为0.11%~0.56%,显示均具有较好的还原性;姚家组氧化带主要呈面状展布,余粮堡—钱家店及架玛吐—保康等地段成矿潜力巨大;青山口组氧化带呈环带状展布,奈曼、通辽—钱家店等地段成矿潜力较大。
- 王之晟卢天军郭恒飞陈旭贾立城宁君
- 关键词:松辽盆地姚家组青山口组地层特征铀成矿条件
- 基于MATLAB编程的碎屑岩粒度计算对比:以江西省会昌盆地上白垩统周田组为例
- 2024年
- 计算机强大的图像分析和统计功能在碎屑岩粒度测量过程中能够有效解决计算结果精度不足以及工作负荷大等问题。通过MATLAB编程语言对会昌盆地上白垩统周田组样品进行灰度化、二值化、自适应中值滤波、彩色标注等图像处理方式,准确测量出其粒度参数。结果显示:①MATLAB直接计算法与图解法所求得平均粒径分别为4.008φ和3.103φ(φ为粒级);标准偏差分别为0.8φ和0.803φ;偏度分别为-0.195φ和-0.041φ;峰度分别为0.911φ和0.916φ。两种计算方式中标准偏差和峰度误差较小,可以互相替代,而标准偏差和偏度误差程度较大,不可互相替代;②MATLAB直接计算方法与镜下岩矿鉴定均显示周田组整体磨圆度较差,碎屑颗粒呈棱角状-次棱角状,通过沉积环境判别公式反映周田组形成于河流相沉积环境中;③通过MATLAB编程语言,能够精准识别碎屑岩中颗粒轮廓及统计各项参数,对沉积物粒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干扰,提高了工作效率。
- 陈念楠李满根宋志杰刘东兴范鹏飞吴思楷魏广富刘颖
- 关键词:粒度分析图解法
- 松辽盆地东南缘卡伦湖地区上白垩统泉头组地球化学特征、碎屑锆石年龄与物源分析
- 2024年
- 选取吉林长春卡伦湖地区的上白垩统泉头组砂岩,通过X荧光光谱仪、ICP-MS等离子体质谱仪以及锆石LA-ICPMS U-Pb定年等方法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及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探讨研究区物源以及区域沉积构造背景.结果显示,研究区泉头组源区岩石的主要类型为具有大陆边缘构造背景的火成岩组合;根据研究区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以及样品锆石的U-Pb年龄,松辽盆地张广才岭地区与研究区所采集样品的地化数据表现出相似性,二者岩石都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具有火山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等,并且研究区泉头组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峰值和比例与前人研究的张广才岭地区的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分布具有极大相似性.结合研究区泉头组砂体展布、沉积体系以及东部隆起区水系展布特征及前人研究结果,综合认为研究区物源来自张广才岭地区,泉头组下段主要沉积作用为填平补齐,充填粗碎屑岩和红色泥岩不整合于阜新组之上,上段以超覆式沉积作用为主,以河流相红色砂泥岩沉积逐渐向盆地中心过渡.对于重塑松辽盆地东南缘构造与物源演化过程、矿产资源分布以及松辽盆地东南缘泉头组砂岩储层评价做出重要贡献,为盆地东南缘潜在铀矿层的预测以及铀矿区铀源的进一步评价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借鉴.
- 李彤俞礽安王铁军殷栋法司庆红朱强文思博涂家润
- 关键词:碎屑锆石U-PB年龄泉头组松辽盆地地质年代学
- 松辽盆地乾安地区上白垩统四方台组天文旋回识别及对铀矿化砂岩沉积时代的限定
- 2024年
- 旋回地层学广泛应用于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和天文年代标尺的建立,是沉积学量化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对松辽盆地乾安地区上白垩统四方台组自然伽马测井数据进行了详细的旋回地层学分析。频谱分析结果显示,四方台组具有40.2、10.6~13.1、3.6~3.8、1.79~2.4 m的沉积旋回,旋回周期之比近似晚白垩世天文轨道周期之比20∶5∶2∶1,对应沉积旋回周期依次为405 ka长偏心率、约106 ka短偏心率、约38 ka斜率和约21 ka岁差。相关系数法(COCO)统计检验结果显示,四方台组地层沉积速率约为9.78 cm/ka,与该天文周期相吻合。对应于405 kyr长偏心率周期的沉积旋回进行滤波,识别出8个沉积旋回,利用405 kyr长偏心率周期对GR数据序列进行天文调谐进而建立浮动天文年代标尺,获得四方台组的沉积持续时间为3.23 Myr。以盆地北部松科-1井白垩纪明水组和四方台组年代地层格架为参考,确定了研究区含铀砂体的沉积时限,乾安地区铀矿化砂岩发育在四方台组下部,砂体沉积时限约为((75.36~76.09)±0.40)Ma。研究结果表明,旋回地层学分析可以有效应用于砂岩型铀矿勘探层系,并可准确圈定含铀矿砂岩层系沉积时限,是区域目的层系识别与对比、勘探靶区圈定的有效手段。
- 王君贤李子颖邢作昌刘军港刘军港田明明史清平
- 关键词:松辽盆地旋回地层砂岩型铀矿
- 中国黑龙江北安上白垩统嫩江组鸟脚类恐龙化石的发现及研究
- 本文研究了在中国黑龙江北安上白垩统嫩江组发现的一个新的基干鸟脚类恐龙东胜北安龙(新属、新种)(Beiansaurusdongshengensisgen.etsp.nov.)。东胜北安龙(新属、新种)的模式标本是一具不完整...
- Muhammad Hassan
- 关键词:骨骼化石晚白垩世嫩江组
- 羌塘盆地安多114道班地区上白垩统阿布山组沉积环境、物源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 2023年
- 羌塘盆地晚白垩世广泛发育阿布山组陆相粗碎屑岩沉积,然而当前对其沉积环境、物源特征、构造背景尚不清楚,这制约着我们对羌塘-拉萨地体碰撞后羌塘盆地的沉积演化和高原早期隆升的准确认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对安多114道班地区阿布山组的沉积时代、沉积环境、物源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野外观察发现,阿布山组与下伏安山岩和上覆牛堡组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结合安山岩喷出时代和牛堡组的沉积年龄,限定其沉积时代为晚白垩世;阿布山组中砾石成分和形态结果显示,这些砾石主要为灰岩,且经历的搬运距离较短,为近源堆积。砂岩碎屑成分、重矿物特征、碎屑锆石年龄谱表明,阿布山组的物源主要来自南羌塘坳陷内部和中央隆升带的晚三叠世—侏罗纪地层。对比邻区阿布山组特征,本文认为羌塘盆地晚白垩世陆相红色碎屑岩的沉积与羌塘-拉萨地体持续汇聚作用形成的一系列逆冲推覆活动有关。
- 杜林涛毕文军李亚林张佳伟张少文尹须伟王成秀
- 关键词:羌塘盆地晚白垩世
- 华南衡阳盆地上白垩统黄土类似物的初步研究
- 2023年
- 中国新生代黄土序列具有沉积速率高、连续性好等特点,记录了东亚地区持续的古气候动力学演化和重大地质事件信息。受区域构造-地貌和大气环流格局影响,中生代晚期华南发育了众多盆山型古沙漠系统且出露了巨厚的风成砂,但几乎未有学者提及黄土/黄土类似物的存在。本文通过粒度端元解析、野外露头的构型分析等手段,对衡阳盆地上白垩统红花套组进行了初步研究,识别出风成砂丘、砂席和泥滩等环境类型;并在泥滩环境中提取到黄土类似物的粒度组分信号,同时提出了黄土类似物的风成成因,总结了其形成-堆积过程。这项工作旨在探索白垩纪黄土类似物存在的可能性,为未来开展华南陆块中生代风尘记录研究提供契机。
- 石宇翔吴驰华黄乐清伊海生伊海生焦海菁李智武秦江颖张小凤周亚楠Juan Pedro RODRIGUEZ-LOPEZ
- 关键词:上白垩统风成沉积
相关作者
- 刘招君

- 作品数:268被引量:2,556H指数:28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油页岩 松辽盆地 盆地 青山口组 下白垩统
- 胡修棉

- 作品数:155被引量:929H指数:19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藏南 白垩纪 晚白垩世 大洋红层 砂岩
- 张顺

- 作品数:93被引量:689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松辽盆地 嫩江组 松辽盆地北部 上白垩统 青山口组
- 毛凤军

- 作品数:43被引量:148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研究主题:上白垩统 裂谷盆地 古近系 烃源岩 勘探潜力
- 王成善

- 作品数:425被引量:4,436H指数:4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白垩纪 松辽盆地 羌塘盆地 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