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10 篇“ Β-内酰胺类药物 “的相关文章
A族链球菌体内 耐受β-内酰胺 类药物 的机制研究进展 2024年 包括青霉素在内 的β-内酰胺 类药物 用于治疗A族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感染已有80余年,虽然体外试验尚未发现对其耐药 的GAS菌株,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时有β-内酰胺 类药物 临床治疗GAS感染失败的报道。GAS体内 耐受β-内酰胺 类药物 的机制尚未明确。已有研究提示,GAS体内 耐受β-内酰胺 类药物 与菌株对药物 的敏感性降低、细菌的接种效应、生物膜的形成、共存菌的作用、细菌持留性及细菌可内 化入胞内 等因素有关。该文回顾总结了β-内酰胺 类药物 临床治疗GAS感染失败的主要报道,以及与GAS体内 耐受β-内酰胺 类药物 机制相关的重要研究,为后续研究及临床用药 提供参考。 郭孟杨(综述) 姚开虎(审校)关键词:A族链球菌 化脓性链球菌 青霉素 Β-内酰胺类药物 基于不同识别元件的β-内酰胺 类药物 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2024年 β-内酰胺 类药物 被广泛用于动物细菌性疾病的治疗,在世界抗生素市场中占据了超过一半的份额。然而,此类药物 给食品动物大量使用会造成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从而对消费者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必须要对此类药物 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进行检测。在β-内酰胺 类药物 的快速检测方法中,核心试剂是使用识别元件,它直接影响检测方法的选择性。受体、抗体、适配体、分子印迹聚合物等识别元件均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已被用于不同兽药 的残留检测。本文着重论述了近年来基于上述识别元件的方法在β-内酰胺 类药物 残留检测方面的应用,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张会彩 胡佳佳 王建平关键词:Β-内酰胺类药物 奇异变形杆菌的临床流行病学和β-内酰胺 类药物 耐药 机制研究进展 2024年 奇异变形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可引起尿路感染、血流感染、消化道感染等,尤其是奇异变形杆菌导致的尿路感染,不仅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扰,还会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临床治疗抗微生物药物 的使用,奇异变形杆菌对β-内酰胺 类 和喹诺酮类药物 的耐药 性逐年增加。加上抗微生物药物 的不规范使用,耐多药 奇异变形杆菌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 的奇异变形杆菌相继出现。本文主要对奇异变形杆菌与临床感染、流行病学以及β-内酰胺 类 耐药 机制等进行阐述,为探究奇异变形杆菌新的治疗策略及预防提供思路。 张彬瑶 马瑞瑞 徐英春 刘亚丽关键词:奇异变形杆菌 血流感染 Β-内酰胺酶 耐药机制 鸡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 类药物 的耐药 性分析和耐药 基因检测 2024年 为研究江苏部分地区鸡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 类 抗菌药物 的耐药 情况和耐药 基因,分析其耐药 表型与耐药 基因的相关性,以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的20株鸡源大肠杆菌进行11种β-内酰胺 类药物 的敏感性分析,PCR法检测bla_(CTX-M-1)、bla_(CTX-M-2)、bla_(CTX-M-8)、bla_(CTX-M-9)、bla_(TEM)与bla_(SHV)等6种耐药 基因携带情况。结果显示:20株鸡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 类药物 的耐药 率较高,其中苯唑西林为100%,氨苄西林为75%,头孢呋辛为70%,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的耐药 率最低,均为30%,且分离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 ;共检出3种耐药 基因,bla_(CTX-M-1)、bla_(TEM)、bla_(SHV),检出率分别为85%、30%、30%,7株分离菌同时携带2种及以上耐药 基因,占比35%(7/20);11种β-内酰胺 类药物 与blaCTX-M-1基因的符合率较高,均达85%以上,与bla_(SHV)基因的符合率相对低些,均在40%以下,且耐药 表型与耐药 基因型并不完全吻合。提示:江苏部分地区鸡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 类药物 的耐药 问题比较严重,应加强当地鸡源大肠杆菌的耐药 性监测,从而选择合适的药物 防治鸡大肠杆菌病。 张萍 王静悦 刘海侠 徐孝宙 陈晓庆 方光远 薛媚 罗万和 高修歌关键词:大肠杆菌 耐药性 Β-内酰胺类 耐药基因 反应调节蛋白PhoP调控鸭疫里默氏菌对于β-内酰胺 类药物 耐药 机制的研究 尤若佳安徽某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检测分析及对β-内酰胺 类药物 的耐药 机制研究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是影响水禽类 养殖的重要细菌性病原体之一,主要引起禽类 纤维性渗出性浆膜炎感染,尤其影响心包囊、气囊和肝脏,给我国水禽养殖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β-内酰胺 ... 时明真关键词:鸭疫里默氏杆菌 耐药机制 第三代头孢菌素 木犀草素对产ESBL大肠杆菌β-内酰胺 类药物 耐药 性的影响 大肠杆菌是一种能够引起畜禽消化道感染的条件致病菌。产ESBL大肠杆菌引发感染的治疗难度远高于不耐药 大肠杆菌,已成为兽医临床治疗的难题。已知的β-内酰胺 酶抑制剂(舒巴坦等)易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在临床的应用受到局限。因此开... 梁寅峰关键词:木犀草素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ESBL 大肠杆菌 耐药性 临床患者血浆中β-内酰胺 类药物 &抗体致输血无效及对供者红细胞亲和力的研究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临床患者血浆中β-内酰胺 类药物 &抗体对供者红细胞的亲和力,探究药 源性溶血性贫血及输血无效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4月期间临床送检的4例有β-内酰胺 类药物 用药 史的临床患者,检测ABO与Rh血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不规则抗体鉴定(identification of irregular antibodies,IAT)与β-内酰胺 类药物 抗体及效价,对DAT阳性的患者红细胞进行酸放散并检测放散液中β-内酰胺 类药物 抗体。选择ABO和Rh同型的供者红细胞与患者血浆在37℃无菌条件下体外致敏,监测β-内酰胺 类药物 &抗体在0,24,48和72 h与供者红细胞的亲和力,并观察加入补体后的溶血程度。结果4例患者血浆中均存在β-内酰胺 类药物 抗体,停药 前输血无效,停药 后输血效果良好。患者1:A型,RhCCDee,DAT阳性(3+W),IAT阴性,血浆中存在头孢哌酮药物 抗体(效价:1∶64)、阿莫西林药物 抗体(效价:1∶16),放散液中存在头孢哌酮药物 抗体。患者2:A型,RhCcDee,DAT阳性(4+W),IAT阴性,血浆中存在头孢哌酮药物 抗体(效价:1∶128),放散液中存在头孢哌酮药物 抗体。患者3:A型,RhCcDee,DAT阳性(4+),IAT阳性,鉴定为抗E抗体,血浆中存在阿莫西林药物 抗体(效价:1∶16)、亚胺培南药物 抗体(效价:1∶64)、头孢哌酮药物 抗体(效价:1∶128),放散液中存在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药物 抗体。患者4:A型,RhCCDee,DAT阳性(1+),IAT阳性,鉴定为抗-E.c抗体,血浆中存在阿莫西林药物 抗体(效价:1∶32),放散液中未检测到药物 抗体。4例患者血浆与供者红细胞体外致敏24 h后DAT均为阳性,48和72 h内 逐渐增强,加入补体后均可引起红细胞溶解。结论头孢哌酮、阿莫西林和亚胺培南三种β-内酰胺 类药物 &抗体可迅速结合到供者红细胞表面并随时间延长而增强,有补体存在的条件下可在24~72 h内 破坏供者红细胞引起溶血,导致输血无效。 梁延连 杨燕 吴明磊 方泰石 苏宇清 吴亚飞 彭龙 吴凡 梁爽 刘嘉婧 徐筠娉关键词:Β-内酰胺类药物 抗体亲和力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β-内酰胺 酶抑制剂阿维巴坦和瑞来巴坦联合不同β-内酰胺 类药物 对耐多药 结核分枝杆菌体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体外评估6种β-内酰胺 类药物 和3种β-内酰胺 酶抑制剂组合对耐多药 结核分枝杆菌(MTB)的抗菌活性,以期发现针对耐多药 结核病最有效的β-内酰胺 类药物 和β-内酰胺 酶抑制剂组合。方法本研究自2020年1—9月共纳入来自河南省不同地区的105株耐多药 MTB分离菌株,使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测定6种β-内酰胺 类药物 (比阿培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多尼培南、厄他培南、泰比培南)单独或联合β-内酰胺 酶抑制剂(克拉维酸、阿维巴坦、瑞来巴坦)对105株临床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使用PCR法和DNA测序分析blaC、ldt_(mt1)和ldt_(mt2)的突变情况。使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β-内酰胺 类药物 的抗菌活性。结果在本研究使用的几种β-内酰胺 类药物 中,泰比培南对耐多药 MTB最为有效,MIC50值为8 mg/L(χ^(2)=123.70,P=0.001)。阿维巴坦和瑞来巴坦与克拉维酸相比,可使大部分β-内酰胺 类药物 的MIC值明显降低。其中瑞来巴坦使泰比培南MIC50和MIC90均稀释了16倍,使23(21.90%)和41(39.04%)株的MIC稀释了32倍和16倍。共有13.33%(14/105)的菌株存在blaC基因的突变,主要为3种替代突变,AGT333AGG、AAC638ACC和ATC786ATT。与同义突变组相比,克拉维酸-美罗培南组合对BlaC蛋白Ser111Arg和Asn213Thr突变菌株的MIC值明显降低。结论阿维巴坦和瑞来巴坦对β-内酰胺 类药物 协同作用均优于克拉维酸。泰比培南-瑞来巴坦组合对耐多药 MTB具有最强的抗菌活性。BlaC蛋白Ser111Arg和Asn213Thr的突变可能增强了耐多药 MTB对克拉维酸-美罗培南组合的敏感性。 石洁 郑丹薇 马晓光 苏茹月 朱岩昆 王少华 常文静 孙国清 孙定勇关键词:Β-内酰胺酶 患病牦牛和藏猪源沙门菌对氨基糖苷类 、喹诺酮类 和β-内酰胺 类药物 敏感性试验 被引量:4 2023年 为了解川西北高原牦牛和藏猪源沙门菌对氨基糖苷类 、喹诺酮类 和β-内酰胺 类 抗生素的耐药 情况,本研究采用沙门菌选择培养基对采集的样本进行沙门菌分离,利用PCR扩增保守基因invA的方法进行沙门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释法对分离鉴定的沙门菌进行氨基糖苷类 (庆大霉素、大观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和阿米卡星)、喹诺酮类 (沙拉沙星、环丙沙星、达氟沙星、恩诺沙星和萘啶酸)和β-内酰胺 类 (头孢噻呋)抗生素敏感性实验。试验结果显示,从198份肛拭子样本中分离鉴定得到24株沙门菌,分离率为12.12%。24株沙门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 率最高,为66.7%,对链霉素和阿米卡星敏感。对大观霉素、萘啶酸、沙拉沙星、环丙沙星、达氟沙星、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噻呋和恩诺沙星耐药 率分别为33.3%、33.3%、29.2%、25.0%、25.0%、16.7%、16.7%、16.7%和4.2%。分离的24株沙门菌牦牛和藏猪源沙门菌耐药 性严重并存在多重耐药 现象,临床上应强调加强沙门菌的耐药 性检测以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关奎奎 谭敏 汪露 杨丹娇 张敏 陈朝喜关键词:沙门菌 微量肉汤稀释法 氨基糖苷类 喹诺酮类 Β-内酰胺类